月份: 2023 年 1 月

【如視我聞】民進黨嘉義選戰再次落敗 源於側翼囂張還死不認錯

■ 映丞 被視為九合一「延長賽」的嘉義市長選戰,日前落幕,民進黨候選人李俊俋慘敗作收。對此,醫師蘇一峰在臉書指出,選民原本希望民進黨在敗選後能反省,卻看到檢討的是黨內台北市議員王世堅與立委高嘉瑜、綠營側翼更繼續出征,因此,他們最後氣到用選票懲罰民進黨。此次嘉義市長選戰投票率為43%,國民黨籍現任市長黃敏惠最終以得票率63.82%、5萬9874票,超越上屆5萬8558票的得票數,成功連任;民進黨李俊俋則拿下3萬2790票,得票率僅34.95%,以不小的差距落敗。蘇一峰認為,民進黨在嘉義一役輸得比11月26日九合一選舉更慘,原因很簡單,就是大家希望民進黨在九合一敗選後,能自我檢討並反省。結果民進黨選後檢討的是高嘉瑜和王世堅、綠營側翼繼續用囂張的嘴臉到處出征,仇恨值不停累積,選民最後氣到繼續用選票懲罰。此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回應,「他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錯,以他們的邏輯,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繼續出征」、「已經輸到脫褲了!2024直接輸到連褲子都不見」、「『廁液』聽不懂人話很正常」、「政府官員也很囂張,死不認錯」。

政府保證台灣不缺電! 專家狂打臉「這樣說」

■ 鍾德榮 陳文越 還記得蔡英文2016在競選總統時告訴大家,「在非核家園的規劃下,台灣未來絕對不會遇到缺電的危機,電價在10年內也不會大幅上漲」,當年的說法,現在看來似乎沒了說服力,因為從頻頻跳電的狀況,到計算電價的收支,這些民眾與企業的擔憂,在2023年只會更加嚴重。從2021年無預警的513大停電,到2022年的33全台大停電,從北到南超過5百萬戶受到影響,業界更損失超過百億元,而這樣的不安動盪,還在持續擴散。記者陳文越:「而前兩年的停電事件不僅影響到民生、經濟,也影響到台灣的選舉,我們看到最新的民調顯示,有高達6成5的民眾,對現在政府能源政策是沒有信心的,擔心會有缺電的問題,而如果台灣真的發生缺電的話,也有高達4成8的民眾明確表示,會影響其2024的投票意願。」儘管蔡政府再三拍胸脯「保證不缺電」,但質疑聲浪越捲越大,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多次示警,還公開呼籲政府必須關心五年後電夠不夠用,而這樣的擔憂其來有自,尤其蔡政府至今仍拒絕調整,現行能源政策。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這兩年下來我們的供電大概都在瓶頸,大概都在黃燈到橘燈,看業界是最清楚的,包括像這兩年你說台商好像回流台灣,可是他們在要規劃工廠的時候,他們也向台電問,他們說台電沒有辦法給他們一個供電的保證,所以他們也非常的憂心,然後你又看到最近在一年內吧,其實這些台商也陸陸續續的,不把台灣當作最優先的考量,他們可能到東南亞去,可能到美國去,這是因為他們可以給他們水電的保障。」儘管經濟部能源局,12月召開「2050淨零關鍵戰略會議」,從內容及規劃也都被指持續在畫大餅,完全沒有清楚的說明,專家進一步列出,台灣能源安全潛藏隱憂四大重點,包括電力排碳係數走揚已背離減碳目標、天然氣接收站負載率偏高,安全存量遠低於國際水準,加上油、煤、氣價同期大漲,國際能源價格仍可能維持高點,最關鍵的是太陽光電和風電的實際值,與目標值連五年落後。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大潭8號機,原來預定去年的9月蓋好,到現在還沒有,大潭9號機,原來預定112年要蓋好,來填補核二廠2號機退下來的缺口,但是一定會拖延,今年的年底,還有一些機組要退,那他講說他要把興達1號機要上,我看也上不來,我們為什麼說會缺電限電,因為規劃它的工期沒有辦法確實的掌握。」攤開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兩大主力,分別為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從最新資料來看,光電裝置容量達成率為81%,風電裝置容量含離岸與陸域的達成率也僅39%,兩項能源想順利達標明顯沒希望,不論是未來的用電需求,或是電源開發規劃,都被點出過於樂觀,尤其影響層面不只是缺電,更衝擊著全民的荷包。能源專家陳立誠:「電價是一定會漲,那目前這個經濟部它就賴說電價漲,就是因為國際燃料漲,沒有錯,可是這只是一塊,核電的話大概1塊多錢,1塊到1塊半,綠電的話,現在太陽能是4塊多,離岸風電是5.6塊,所以中間是差好幾倍,那你現在要取代的核電,是400億度,你1度電差個4塊錢,就1500億啦,電價漲可能只有十幾%是你的電費,台灣主要的電是用在這個製造業,還有商業,比如說你去百貨公司,便利商店,他們會漲價,那他們一漲價,會反映在物價上面,每家要負擔2.3萬塊是一定的事情,所以這是更可怕的一件事情。」電一漲萬物跟著漲,經濟民生一環扣一環,這顆越滾越大的缺電雪球,也和民眾手中的選票,緊緊綁在一起。(轉載自TVBS新聞網)

少子化、超高齡化爆隱憂!房價會不會跌?他這樣說……

■轉載自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綜合報導 少子化議題持續燃燒,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數據,第三季全國一人宅約201.9萬宅,占設有戶籍宅數比約27.4%,不僅為2009年統計以來單季最高,更首度突破200萬宅!據統計,今年第三季全國設有戶籍宅數約736.98萬宅,其中每宅平均人口數約3.15人;進一步觀察人口數分布現況,一人一宅高達201.9萬宅,占27.4%;兩人一宅141.94萬宅,約19.26%;另外,三人一宅僅133.1萬宅,占比18.06%。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張金鶚認為,全國一人宅之所以占大宗,其背後濳藏獨居、不婚、不生及高房價等問題。張金鶚進一步表示,上述數據不單凸顯少子化的問題,更點出高齡社會的疑慮,尤其一人宅不單包含單身族,更包括大量的獨居老人,尤其又住在老公寓裡頭,造成「上不來也下不去」的居住行動困境,這些都需要鄰里的支持與協助才能解決。至於,兩人一宅比率為第二高,可能考量經濟能力,在買房、生子只能「二選一」的情況下,多數人選擇「買房養老」而不是「養子防老」。面對少子化、超高齡化來勢洶洶,人口不斷驟降,大家最憂心的就是高房價問題,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表示,高房價直接影響民眾生養小孩的意願與能力,也因為高房價,成為年輕人不敢生養孩子的原因之一。但即便是這樣的狀況,高房價仍是很難改變的事實,且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符合大眾期待。但值得注意的是,張欣民認為,人口負成長、少子化對房價的影響只限於特定區域,推案量大、規模大的重劃區,因機能純熟需要更多的磨合期,所以降價才可能明顯,尤其學生套房首當其衝,很多學校已陸續出現招生不足或是早列入教育部私校退場名單的窘況,因此投資此產品的人如果設法脫手,就會讓想買房的人有更多議價空間;至於搶手的黃金地帶想降價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度。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也分析,人口紅利流失所帶來的影響,需要長期觀察,短期不容易看見,陳炳辰說,台灣房產商業價值大,一人多屋的狀況普遍,民眾除了出租、等待增值轉手,也有企業會購入作為資產價值使用,不見得都是自住性質,因此短時間不容易受到影響,但影響最嚴重的還是學區附近房市,需要學生租屋來支撐的特定區域,尤其是排名較後面的學校,甚至私立學校,都會因為招募學生不夠,造成學生租屋族群不足,若失去出租效益,附近又沒有上班族支撐租屋市場,恐對當地租屋市場造成衝擊,引發區域房市動盪。

2023新制上路 16項惠民措施一次看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本報綜合報導〕2023年元旦起,有多項攸關民眾權益的新制上路,包括育兒津貼不排富、提高基本工資、民法成年下修年齡、國民法官制度上路等,本報透過行政院公布「16項惠民措施」,整理2023年新制懶人包,帶您一手掌握新制重點。此外,1月1日起《民法》成年年齡已下修至18歲,滿18歲的國民可以自行租房、開立銀行帳戶、辦理貸款等,也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結婚,不用經過父母同意。同時,國民法官制度上路,未來只要年滿23歲、服完國民教育、非職業軍人的國民,將有機會透過海選制度隨機抽選,加入由6位國民法官與3位職業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合審合判重大刑案,讓判決廣納多元觀點,促進國民與法院間的相互理解。 (圖/行政院提供)

菸防法大轉彎 林為洲質疑美國因千億商機施壓

〔本報綜合報導〕加熱菸納管相關修法遭質疑大轉彎,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指出,上週國健署、朝野立委都談好,加熱菸載具納管,不得宣傳廣告,未滿20歲不得購買,甚至還擬出條文版本,沒想到通通推翻,「是否有人施壓」?對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澄清說,《菸害防制法》本身是對菸品的管制,加熱器或載具,國際上也無法令可依循,更強調「沒有受到任何壓力」。去年初政院提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對於電子煙與加熱菸採一開一禁方式納管,而目前最大爭點,則是加熱菸載具是否納管,在先前陸續經過3次黨團協商,達成嚴管共識,即載具可販售但不能廣告、20歲以下不可購買,並將載具列入管理。但4日舉行第4度協商,國健署推翻原先共識,回到最初政院版本,不將載具納管,林為洲質疑,加熱菸如果開放進口,預估將有上千億商機,最大獲利者就是美方,不排除有美方施壓。林為洲痛批,載具(加熱器)就是用來吸菸,「難道買加熱器會去當玩具嗎?」,堅持嚴管納管加熱器的立場。他也說,菸害防制法原本有規定,加熱器進口需要經過評估報告與審查,但現在卻說有執行上的困難,直呼「(衛福部)根本是自打嘴巴」,質問「到底有沒有能力審查」?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指出,就目前資料來看,美國食藥署(FDA)是有納管加熱菸載具,而衛福部只管菸草,卻不管載具,就是在「戕害國民的健康」。她更指出,如果主管機關沒有執行能力,可以責請專業審查人士,而非政策大轉彎不納管加熱器,她更質問「是否有人施壓,要講出來給國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