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2 月

兩岸電視主持新秀重聚追夢舞台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回顧10日晚剛剛落幕的夢想新聲音.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秀會,「台灣姑娘」紀羽柔仍覺得「驚喜」「不可思議」。在「新人說新區」環節中,紀羽柔將「數位經濟」話題與機器人把外賣送到房間門口的新奇經歷結合起來,在舞台上留下幽默有趣的一幕。她在24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電視主持新秀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名「最佳新秀」之一,獲得了來自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的工作邀約。海峽兩岸電視新秀會是面向兩岸在校大學生的主持人交流活動。本屆新秀會告別「雲端」連線,青年人得以重返線下「面對面」交流,台灣電視主持人、專家、主持新秀紛紛跨海而來。紀羽柔對這場盛會期盼並準備了許久。大三時,她曾到蘇州大學做交換生,身邊的同學親切地叫她「台灣姑娘阿柔」。「在台灣時,獲取的資訊是不對等的。我當時來大陸交換就感覺到,兩岸的青年一交流,就會立刻消除誤會,關係變得非常緊密。」她說。這一次新秀會上,經過三天的交流,紀羽柔重又感覺到這種親密。「我們之間有一種共好的感覺,就是『你好,我就會好』。大家聊起來都很舒服,約好有機會去對方家鄉走走。」熱愛美食的她,已經收到了很多來品嘗家鄉特色美食的邀約。新秀會前夕,來自大陸17個省(市、自治區)與台灣地區的兩岸電視新秀在交流會中講述各自與福州新區的不解之緣,在模擬活動中體驗新聞評述、出鏡主持、即興演講等播音員主持人相關業務。進行專業學習、展示風采的同時,兩岸青年也收穫了一份跨越海峽的友誼。來自重慶大學的劉偉業以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為標誌來講述福州新區的「綠色」。它們在閩江口濕地棲息,在馬祖繁殖,來去自由,由兩岸志願者們共同守護。在劉偉業看來,這也見證了兩岸青年們的友誼。來自台灣世新大學的「00後」女生陳妤蒨則串聯起福州江陰港和台灣高雄港。「在自我介紹時,我說『我來自台灣最大的港口高雄』。同組的小夥伴認為這個點很好,因為福州新區有個港口叫江陰港,和高雄也有往來,講『港口』能結合自身特質,又能融合福州新區特色。」陳妤蒨說。作為台灣新秀代表之一的江盛祺,是資深《甄嬛傳》愛好者,向別人介紹自己名字時常說是「瓜爾佳文鴛祺貴人的『祺』」。閒暇時,他經常和大陸同好們聚在一起交流劇情。在查找福州新區的相關資料時,江盛祺發現,坐落於此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以茉莉花作為靈感、以陶瓷作為建材之一,台灣陶瓷藝術家施宣宇也參與了設計。「這便是台灣和福州新區交織出的最美篇章。」江盛祺說。暌違三年的面對面交流活動,令兩岸青年對這個交心交融的夢想舞台倍感珍惜。在2019年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秀會上斬獲「最佳新秀」的台灣主持人蘇子朋,也作為新秀前輩和主持人重返新秀會舞台。蘇子朋連續兩屆擔綱新秀會台灣分會場主持人,親身經歷過新秀會的火花四起、爭分奪秒,也為兩岸同學「雲端」交流缺少了思想激蕩、交流切磋感到惋惜。在他看來,大舞台所帶來的壓力、刺激以及同各新秀的交流是很寶貴的經歷。

國家首批「功勳犬」,來了!

■本報特約編輯 李繁星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評定15頭警犬為首批「功勳犬」,並給帶犬移民管理員警記個人三等功。這一批「功勳犬」中有的在搜捕追蹤犯罪嫌疑人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有的協助查獲大量毒品、危爆物、走私物品,有的多次參與大型勤務表現突出,是協助移民管理員警維護口岸邊境穩定的重要力量。5年來移民管理部門先後派犬出勤14.25萬,頭次應用警犬協助破獲各類案件780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600餘人,協助查獲毒品340餘公斤,查獲走私物品案值3300萬餘元。快來一睹「功勳犬」的風采吧~ 「鷹空」是一頭馬里努阿犬。2020年2月隨警犬訓導員薑定中分配至保山邊境管理支隊芒顏邊境檢查站工作。在大量的訓練量和查緝量的積累下,「鷹空」在查緝戰場上逐漸嶄露頭角。2022年7月在一次氣味搜索專業科目考核上,「鷹空」在訓導員不停的干擾下,在近200平米的空間中用時不到15秒便從中搜尋出了可疑物,創造了這一科目該支隊警犬的紀錄。截至目前「鷹空」已累計協助民警查獲毒品案件4起,繳毒73.86公斤,成為一頭「功勳犬」! 鷹空執勤中 「極君星」出生於2016年剛滿一歲時被分配到了德宏邊境管理支隊江橋警犬複訓基地服役。2018年7月1日,一夥毒販在向山上逃跑後,抓捕工作陷入困境。訓導員周州攜「極君星」參與搜索。從7月2日上午9時至中午11時,「極君星」以最快速度找到可疑背包3個,經檢查全部為毒品可疑物海洛因共計23公斤。迄今為止「極君星」累計協助查獲毒品案件6起,8人繳獲毒品80餘公斤。 極君星訓練中 「黑壯」是一隻拉布拉多犬,2019年來到馬川子邊境檢查站,主要負責搜爆工作。2021年9月,在國家移民管理系統首屆警犬實戰大比武現場「黑壯」表現亮眼,最終榮獲團體二等獎和單項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負責搜爆工作的「黑壯」 「咖啡」是一頭昆明犬,2020年12月分配至西雙版納邊境管理支隊猛龍邊境派出所工作。「咖啡」平時特別喜歡吃火腿腸但為了它的身體健康一般只餵食狗糧,只有作為獎勵的時候「咖啡」才能吃到火腿腸。 其他首批「功勳犬」還有黑豹、帥皮年等11隻。牠們是「無言的戰友」是移民管理員警的親密夥伴戍守邊關、「犬」力以赴為它們點贊!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上)

■本文撰寫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之《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呷教」,就是靠佛教吃飯。在星雲大師著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中,他自訴最擔心、最害怕、也最悲傷的事,就是出家人只有出家人的形象而已,理光頭、穿袈裟,「寄佛偷生,靠佛吃飯」,內心卻完全沒有佛。星雲大師說,人在世間上,最重要的就是吃飯,所以「呷教」,也是為了生活,為了吃飯。但是,他雖然歷經飢餓徬徨的過程,對於不做吃教的和尚,是從來沒有動搖過的信念。 「佛教靠我」 成為心中的一盞明燈台灣才光復的時候,由於過去在日本人的統治壓制之下,生活清苦。有些宗教會給你一些奶粉,給你一些衣物用品,但是你要來信仰他的教。大家為了要生活吃飯,就改變了信仰。所以有人說,這些都是「呷教」(吃教)的。呷教,就是靠佛教吃飯。自從我懂得佛教以後,我就希望「佛教靠我」。1949年,塵空法師從浙江省普陀山,託煮雲法師帶給我一封信,上面寫著:「現在我們佛教青年,要讓『佛教靠我』,不要有『我靠佛教』的想法。」他的這封信,洋洋灑灑寫了數千言。 (圖/翻攝自人間衛視,下同) 我和塵空法師的關係,他是老師,我是學生,我們僅有一面之緣而已。那是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在焦山第一屆中國佛教會務人員訓練班中認識。但是「佛教靠我」這句話,成為我心中的一盞明燈,經常這樣充電,甚至發光,增加了我的信心力量。為報恩為佛教貢獻所有我出身家貧,童年七、八歲的時候,在家裡靠父母吃飯,我就想要去做童工,賺錢貼補家用。後來,我清晨起來揀狗屎,傍晚出門拾牛糞,把它堆積起來可以作肥料,賣一點錢,大人很高興,我自己也很開心。出家以後,佛教養我、教我,所以受到打罵委屈,我都不計較。在南京棲霞,在鎮江金山、焦山,在常州天寧等多處參學,受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的蘊育中,我默默的學習、靜靜的長大,總想著:如何報答佛教的恩德。我不能長期靠佛教吃飯,我應該對佛教有所貢獻──這是我從小養成的觀念。我自許做一個報恩的人,並且發願:我要給人,不希望人家給我。所以師父志開上人「半碗鹹菜」的恩德,讓我立下弘法利生的志願。這就是我的本性。90歲的遺憾 做「飯頭僧」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十年叢林寺院關閉的參學生活,我幾乎每年都做飯頭(煮飯菜)、菜頭、水頭(擔水)等等苦行工作,這許多事不一定是我應該做的,但我自願發心承擔。我不曾休息過一天,我自覺有一點特長,那就是歡喜煮飯菜供養大眾。其實,最初出家,我也沒有什麼志願,只想做一個飯頭和尚而已, 並不想做一個人家說的「大師」,我覺得做飯頭僧可能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度過十年的寺院生活,有一個機會,我回到祖庭宜興大覺寺。這也是一個貧窮清苦的寺院,但寺中還有一片農場。我原本就是農家子弟,心想可以務農維生;寺院的附近有一所小學,我也很幸運的在裡面教書。 我想,我做一個出家人,也要有所生產,才不會給人批評是社會的消費分子。我不要靠佛教吃飯,更不要靠社會來救濟我;我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不知道是什麼因緣,讓我從飯頭僧苦行的工作,流浪到台灣來。台灣人的善良、台灣的水米,養育我成長,甚至他們禮敬我的法師身分,要我講經說法。我最初想,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講經說法,與煮飯、燒菜供養大眾也是一樣,也就沒怎麼去分別它,而漸漸走上弘法建寺、安僧度眾的道路。坦白說,現在九十歲了,你問我有什麼遺憾的事?那就是我不能做到最初想做的飯頭僧。「以無為有」 發心無限無量一生自稱「貧僧」的我,雖然建了幾百間的寺院、數十所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中華學校等等,但這都不是我的,這許多都是社會大眾的,都是佛教護法信徒的。我這「貧僧的性格」,一生沒有改過。這也不是天生的,說來應該是要感謝慈悲的師父,給予我的良好教育。在大陸,我跟隨他十多年,平時不曾給我一件衣服、不曾給我一塊錢,也不准我出外參學。出家做和尚,日子比在家裡的生活還要窮苦。有那樣一個威風的大和尚做師父,怎麼自己這樣的寒酸?現在才感受到,慈悲偉大的恩師,他養成了我,使我後來的人生,沒有購買的習慣,也沒有對物質的欲望。因此,我常講說「以無為有」的觀念。無,不是沒有,你懂得以後,「無」的裡面,只要有發心,它是無窮無盡、無限無量的。從此以後,我講經說法,推動念佛、推動教育,投入藝文寫作,為青年辦補習班,為老年人組織念佛道場。我覺得這樣去做,大概我這一生就不會是「吃教」的人了。 出家人「寄佛偷生 靠佛吃飯」 佛教還會有未來嗎?今日漢傳的佛教,成為佛教的正宗,身為出家的弟子,你知道漢傳的佛教嗎?你能夠依照正統的佛法,在未來把佛法弘揚開來嗎?例如:你出家了,依靠到佛教來,受佛門的恩惠、受信徒的供養,你要自問:「我像個出家人嗎?」

【社論】三足鼎立誰贏面大?國民黨急需整合致命傷

2024年大選,郭台銘、侯友宜對決賴清德的藍綠誰會出線備受關注,多家民調都顯示,藍營中,聲勢最旺的就是新北市長侯友宜,而民進黨則是賴清德。不過分析民調,過往濁水溪以南通常都是國民黨輸最多的,不過現在來看,相比過往,侯友宜在濁水溪以南是國民黨有史以來輸最少的,比起郭台銘,對決賴清德的贏面是比較大的。國民黨推過的幾組候選人中都有一個特色,這個特色同時也是國民黨的致命傷,每次都在濁水溪以南輸了很多,比如雲林輸20萬、台南輸20萬、高雄輸20萬,但以北彰化贏個2萬、苗栗1.5萬、台北5萬,「北部地區贏的,都不夠南部一個縣市輸的」。這種民調結構就要仔細去看,如果說這次南部不能少輸,北部不能多贏一點的話,那還是鏡花水月,白忙一場,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那不如讓國民黨的立委多上一點。這次有一個不一樣的部分,就是侯友宜的民調,是國民黨有史以來在濁水溪以南輸最少的,他也坦言自己也不清楚什麼原因,「可能跟個人特質有關係,或者是和他出身嘉義、員警出身有關係,台灣的員警大都支持侯友宜」,他也提到甚至在嘉義,侯友宜的民調還贏賴清德,認為侯在2024對抗賴清德的贏面是會比郭台銘對抗賴清德的贏面強很多。國民黨的選情,受牽動最大的是郭台銘、朱立倫、侯友宜誰出線,若沒能整合好,翻轉綠營的贏面態勢恐落空。我們來看綠營,早早定於一尊,賴清德可以全力衝刺。到現在國民黨初選的辦法都還沒決定,國民黨內部還有的爭,怎麼面對民進黨的強力反撲呢?外傳國民黨可能採以協調為主的徵召、提名模式辦理。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2日受訪表示,國民黨要走對的路、提對的人,團結一致就能夠勝選。不過,當媒體追問,是否自己就是那個對的人?朱則低調說,放下自我找出最強候選人,都是這樣原則。全黨就是一步一腳印之後再來討論,最重要目標大家還是一樣走對的路、提對的人,團結一致、無私無我一定能勝選。

【2024前哨戰】藍綠欲「邊緣化」柯文哲恐怕很難

■ 本刊特別報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長後,未來動向引人關注,尤其柯文哲極早就透露有意備戰2024總統大選,但日前2023台灣燈會開幕,柯文哲站位「被邊緣」,台北市長蔣萬安稱是由中央觀光局安排,民進黨議員卓冠廷則爆料柯位置是由北市觀傳局要求,引發外界聯想。柯文哲致力重整黨務備戰總統大位,但如今卸下公職少了市府資源,被視為問鼎總統最重要的訪美行程,柯原本計畫3月成行,至今持續卡關,細部行程遲遲未能定案。加上藍營去年九合一選舉大勝,聲勢正旺,也連帶衝擊柯在「非綠陣營」的地位,連黨務人事覓才也頻碰壁。藍營內部有聲音指出,2024可以「邊緣化」柯文哲,但真的可以這麼樂觀嗎?柯文哲不僅是2屆台北市長,也是黨主席,中南部有一定支持度;此外,柯文哲參選後,可以預期其分配到的票,是政黨基本盤2成以上,問題在於會分到藍、綠營哪一方的票較多?事實上,在國民黨支持者中,有一部分是可以接受柯文哲的。「當國民黨派出的人選不夠強,大部分藍營的選民是可以接受投給柯文哲的。」疫情期間柯文哲以醫師身份對槓中央,最後都勝出;甚至時任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和柯對罵,但指揮中心還是依照柯文哲的策略執行,柯為自己爭取到很多支持度與好感度,因此,國民黨恐難以邊緣化柯文哲。親柯人士透露,柯自詡是信奉科學的政治人物,目前對外的輿論空戰定調轉趨低調,以降低民眾對他的仇恨值,並拋出「孢子理論」應戰,當外在環境不利時,孢子代謝會變慢,甚至成休眠狀態,但細胞壁會變厚,等到環境變得有利時,再重新發育、發芽,「柯現在就是在等待時機,等藍綠自己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