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出了個世界冠軍!」
■本報特約編輯 李以純 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在法國閉幕。中國代表團獲6金、7銀、7銅共20枚獎牌,冠的項目包括食物雕刻、資料處理、美髮按摩鉤針編織和刺繡。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又稱特殊職業奧林匹克國際殘疾人展能節,是水準最高的世界性殘疾人職業技能賽事。在我國的參賽隊伍中有00後,也有70、80後他們都有一顆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工匠心。6歲聽力神經斷裂00後小夥這次拿回一枚沉甸甸的金牌2002年,鄭雲海出生在杭州西湖區雙浦鎮。6歲時因為意外,加上醫治不及時,導致聽力神經斷裂,只能靠戴助聽器才能正常交流。雖然常常陷入在無聲的世界中,但是鄭雲海很喜歡搗鼓家裡的機器玩具,基本都被他拆過一遍。他對線條、對空間也有感覺。喜歡畫畫的鄭雲海家裡日曆反面的空白,都被他用水彩筆劃滿了一張又一張。「那個時候,想長大了當發明家或藝術家」正是從小練就的繪畫功底,給如今的鄭雲海打下了一個基礎。 金牌獲得者鄭雲海 初三畢業,鄭雲海入讀杭州第一技師學院中式烹飪專業。一次校園開放日,鄭雲海在烹飪專業的技能展台上看到了一隻只用胡蘿蔔雕刻的鳥,一朵朵用心裡美蘿蔔雕刻的花深深被吸引。可是當他自己上了食品雕刻課後,才發現食品雕刻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簡單,於是他就苦練基本功。比如,雕刻一朵月季花,需要練習握刀的手法、下刀的深度。花瓣的層次感,為雕刻出一個很好看的花心需要一遍遍嘗試,從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前前後後花了兩周時間,鄭雲海終於雕出一朵非常逼真的月季花。「切到手是常有的事,那段時間感覺手上無時無刻不貼著創可貼」。 鄭雲海抓緊訓練中 堅持不懈地訓練和扎實的基本功,讓年輕的鄭雲海成為了領獎台的常客,而這一次是鄭雲海第一次代表中國出戰。近兩個月的集訓,每天鄭雲海都會進行8個小時的模擬比賽訓練。「越臨近比賽訓練越多有時從早上六七點一直練到晚上八九點」。一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她們希望大家都能更勇敢和鄭雲海一樣80後的王曉珍、70後的胡春芳也在堅持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用自己精湛的手藝創造美好的生活。1980年出生於淳安的王曉珍,出生便聽不到聲音,8歲時為了能更好地立足社會並養活自己,她選擇學習理髮,從此一把飛舞的剪刀就成了她無聲世界中最美的音樂和旋律。在之後的學藝中,王曉珍憑藉自身的聰慧和不懈的努力,理髮手藝日漸精湛,不僅有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顧,也在殘疾人技能比賽中獲得無數的榮譽。 王曉珍比賽中 1975年出生於蕭山的胡春芳,這次拿到世界冠軍的項目是鉤針編織一根針、一條線。胡春芳說編織帶給她精神上的享受,而鉤針編織這門藝術更需要她學會對自然美、生活美的理解。30餘年無數條細線在她手中彙聚成一件件飾品並擁有了靈魂和生命。從小就有一種不服輸的韌勁在這個項目裡他完成了大滿貫陳良傑,獲文本處理項目金牌。1986年出生於嘉興平湖,聽力殘疾。從小就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認真學習文本處理技藝。曾多次獲得浙江省和嘉興市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文本處理項目第一名並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浙江省技術能手」稱號。 浙江省技術能手陳良傑 此次,他在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上摘冠,也使得他實現了電腦文本處理的大滿貫。為刺繡跨越近4000公里 通過不斷堅持,最終奪得冠軍「這是我根本就沒想到的,我妻子能獲得這項大獎,與她平日裡的興趣、努力、堅持密不可分。我為我的妻子驕傲。」3月27日,在得知妻子布雲秀獲得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刺繡類金獎的喜訊後,布雲秀的丈夫陳亭錄感慨萬千。陳亭錄與布雲秀是高中同學,後因彼此瞭解,兩人結為夫妻。上學,時布雲秀就對裁縫有著一定的愛好,婚後陳亭錄的衣服都是布雲秀自己做的。 刺繡類金獎刺繡類金獎獲得者布雲秀 2009年,布雲秀參加了鎮裡舉辦的刺繡培訓班。第一次系統學習到了刺繡技術,此後布雲秀就對刺繡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蘇州刺繡老師的技藝精湛,布雲秀產生了自費去蘇州學習刺繡技術的想法。然而,布雲秀家的生活條件和狀況不好,但陳亭錄還是選擇了支持她。我的想法就是不管多難,我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家裡照顧好,解決她的後顧之憂。萬萬沒有想到她能一直堅持下來,並對刺繡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想法。蘇州刺繡老師在瞭解到布雲秀情況後,免除了培訓費用。去蘇州學習的一年,布雲秀租住在一間沒有窗戶的毛坯房裡,條件非常艱苦。有一段時間,布雲秀的頭髮大把大把的掉落,這是因為當時她的刺繡技術到達了瓶頸期,始終無法突破,導致壓力太大患上了神經衰弱,而布雲秀卻仍然咬牙堅持,晚上帶著頭燈鑽研刺繡技藝,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摸索,布雲秀的刺繡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之後她多次獲獎,在2018年被評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2020年被評為伊犁州級非遺錫伯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最終她在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了刺繡類金獎 。在不同的賽道,他們都在拼。一生堅持做一件事,也做好一件事,是他們交出的人生答卷用自己的努力克服先天的不足。他們的精神始終閃耀著傲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