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3 月

【如視我聞】官員承諾「未來不缺蛋」扛不住民怨

■ 映丞 缺蛋問題搞了一年多,還是只能聽政府官員大談「未來不缺蛋」計畫,網路上民怨炸鍋。農委會透過短期專案進口500萬顆蛋來舒緩缺蛋問題,然而澳洲蛋原本就能進口,有許多國家的蛋目前仍無法進來台灣,本次專案進口他國的蛋遭疑開特例小門。目前首批由澳洲進口的殼蛋已抵台,但針對澳洲蛋價格的部分,由於這批是空運抵台,每公斤的價格還沒精算,相關額外費用農委會將統籌處理。至於進口其他國家的蛋仍得先談妥相關防檢疫條件,遭質疑「開特例」。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僅表示,其他國家的蛋都有在接觸當中,目前還沒談定,無法繼續說明。農業粉專Lin Bay好油指出,農委會說跟澳洲進蛋本身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澳洲的零售蛋價位列世界前10,每公斤平均在台幣135左右,而且航程太長很難用海運,500萬顆蛋大約也要300噸以上。該粉專說,農委會說差價要吸收,但空運這種雞蛋過來,以台灣現在的價格給業者,預估每公斤至少要虧100元以上,農委會至少要貼3000萬,這種錢該怎麼核銷?如果被立委查到會有多難看?缺蛋風暴隱然成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雖首度發文為「蛋蛋危機」致歉,但面對問題始終不思解決,而總想蒙混過關或透過網軍帶風向,不然就只能大灑幣採補貼政策,誤導民眾認知。以蛋蛋危機為例,問題拖了一年多還是解決不了,民眾為求平價蛋四處奔波,官員竟然還想用滿滿的蛋架畫面誤導民眾,但人民終究相信自己的親眼所見,政府官員大內宣怎麼可能不會被抓包?

「全民防衛動員法」 讓中介法換個包裝過關

■轉載自臉書/工程師看政治 連假期間,平民百姓想的是休息/旅遊,但黨想的卻是趁火打劫,藉由「全民防衛動員法」的修法,讓中介法換個包裝過關。為什麼說是趁火打劫?因為國防部修法的預告日是2/21,扣掉連假,再扣掉週休,就剩八個工作天,只比最低要求的7天多一天而已,這種時間點的選擇,似有意讓在野的反應時間最小化,也有利用民眾放假時會減少關心政治的心理,方便法案過關。至於為什麼說是中介法的重新包裝,我們來看看全動法修改的部分。全動法定義了以下兩種時間:一、動員準備階段:指平時實施動員準備時期。二、動員實施階段:指戰事發生或「將發生」或緊急危難時,總統依憲法發布緊急命令,實施全國動員或局部動員時期。原法令規定,動員實施階段,政府可依據「動員實施階段大眾傳播事業及從業人員管制辦法」,對媒體訊息進行控管,到這裡都沒有問題,但全動法這次的修改,考慮的主要是「動員準備階段」的部分。新草案規定,在動員準備階段,政府可以要求主管機關「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台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 編組及規劃」,還規定「新聞從業人員所屬之事業機構,應配合辦理及提供相關動員能量資料」。請注意,在這些文字煙幕彈的背後,隱藏沒寫的重點是「動員準備階段」並沒有一個明確定義,它不必總統發佈命令才算數,也沒有任何行政物理動作能作為分界點,若從寬解釋,可以說我們其實隨時都處在動員準備的狀態。換句話說,此草案一過,政府立刻就有權可以執行上述所有動作,包括對媒體實施調查、編組、以及強制要求資料提供,更直白一點說,就是政府可以直接納管所有媒體,不需任何單位授權,也不需法院裁定。過去中介法以「建立安全可信賴的網路環境」為名,意圖管制所有網路/媒體資訊,在輿論炸鍋後,黨按兵不動,如今又出現一個全動法修法,以動員準備為名,實則是給予黨壓迫媒體的空白授權書。另外,草案還規定,在動員實施時期「散播有關動員、徵購、徵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看到這裡,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既視感?沒錯,跟疫情期間陳時中整天拿來恐嚇別人的「傳染病防治法」有九成相似,法規本身沒問題,但當主管機關本身就是假消息中心的時候,所有的法規都會變成問題,權柄被說謊者掌握,結果反而是說實話的人會受到迫害。基本上,黨過去七年已說謊無數次,無論文字如何潤飾,我都不相信黨會公正執法。王定宇說「所有的準備都是希望備而不用,達到嚇阻的目的」,但顯然他們想嚇阻的對象,不是對岸或美國,而是你我這些手無寸鐵的人,他們的目的是控制輿論,社維法之後是中介法,中介法之後又是全動法,可以說只要黨在位一天,政治就永無寧日。不過,不管再怎麼批評,也無法根本性的解決問題,所以2024真的很重要,想把詐騙集團趕下台,只能靠我們手上的選票。

震驚台灣社會的林宅血案 監院調查直指情治單位介入司法偵查

■轉載自臉書/台灣青年民主協會 監察院調查震驚台灣社會的林宅血案,直指情治單位介入司法偵查、誤導辦案方向,監察院糾正行政院!1980年2月28日,台灣社會高度關注美麗島事件首次公開審訊,當天也是當時「敏感」的二二八事件日,沒想到,林義雄先生的住宅竟然遭到闖入,林義雄的母親與年僅6歲的雙胞胎不幸遇害,9歲大的長女也身負重傷。由線索所見,兇手絕非隨機行兇,歹徒在林宅手段慘絕人寰,行兇時間超過80分鐘。當時政府雖然組成專案小組,然而,辦案方向遭到誤導,而且不敢偵辦情治單位是否涉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案情始終陷於膠著,直至今日仍懸宕未破。1996年,監察委員江鵬堅與李伸一調查林宅血案,閱卷卻遭到阻礙,委員要求行政院2個月內必須組成專案小組,繼續偵辦情治人員涉案嫌疑。然而,刑事局及高檢署在1996年、1998年、2007年、2009年四次重啟偵查,卻都沒有進展;直到2020年,促轉會發現情治機關誤導偵辦方向、隱匿及湮滅錄音帶等關鍵證據。在新事證出現後,2022年,監察委員繼續調查,直到本月通過調查報告,調查結論提到,警總為首的情治單位組成「三O七會報」指揮司法偵查,一再誤導偵查,甚至以偵辦刑案為名,非法監控異議人士及其家屬;不僅如此,情治單位多重釋放不實訊息,操弄媒體,誤導民眾及輿論,為重大的國家暴力及司法不法行為,監察院因此提案糾正行政院,並要求國安會督導國安局檢討改善。這次「林宅血案結案報告」包括六項發現:一、情治介入司法依當時《臺灣地區戒嚴時期軍法機關自行審判及交法院審判案件劃分辦法》,林宅血案應由檢警偵辦,過去政府宣稱林宅血案是由刑事局「撥雲專案」小組主責。但監察院調查發現,林宅血案發生後一個禮拜,國安局長王永澍就指示警總等情治系統組成「三○七會報」,指揮刑事局「撥雲專案」進行偵查,這就是情治系統介入司法偵辦。二、誤導辦案方向「三○七會報」從一開始就「排除軍方或情治人員涉案」,更宣稱血案是「陰謀分子內部報復」及「國際幕後操縱」,並以「清查黨外陰謀分子」名義,監控異議人士及其家屬。林宅血案發生後一個多月,國安局上呈給時任總統蔣經國的「日報」明確指出「美麗島被告家屬、黨外人士、台獨人士、國際有關組織皆不可能犯案」,指兇手可能是「鷹派軍方人物」所為,目的在嚇阻黨外活動、全面掌控及引發衝突,以乘亂奪權;然而,三○七會報卻以「黨外主導的政治謀殺」的偵辦方向,就是因為情治系統刻意誤導。三、阻撓刑案偵辦過去政府辯稱現場因救人及關心人士進入受到破壞、兇手未留下跡證。然而,實際上竟是「三○七會報」處處阻撓專案小組。林義雄先生長女,也是當時9歲的倖存者詳細描述兇手外貌,偵辦人員多次建議公布兇嫌模疑畫像及特徵,配合破案獎金鼓勵民眾檢舉,但「三○七會報」不予裁示。警總監聽林宅,錄到兇嫌在案發後從林宅撥打了2通電話,第1通打到104查號台詢問「金琴餐廳」的電話,第2通直接打給金琴餐廳找「王春風(發)」,但沒有等到對方接聽就掛斷電話。沒想到,國安局竟然對專案人員說「錄音帶已沖掉」,但警總內部會議紀錄記載,清楚寫著電監處回報林宅監聽錄音帶「已全部保留」。專案小組預計前往「金琴餐廳」扣押點餐單及簽帳單,想透過指紋逐一清查現場人員,但請示3天後獲准,相關單據已遭銷毀。情治系統拒絕揭露監聽錄音、兇嫌圖像等重要證據,卻指示專案小組對「化名」之「王春風(發)」花費大量人力清查比對。四、操弄媒體調查發現,情治單位多重釋放不實訊息,引導當時威權政府掌控的媒體,誤導輿論及民眾。案發後聯合報社論稱:「有位官員暗示,因為政府調查暴力事件時,林義雄一直『非常合作』,所以報復也可能是造成這件滅門血案的動機。」呼應警總所謂「黨外主導政治謀殺」的說法。案發隔日中國時報報導宣稱林義雄先生的長女「見過甚至認識兇手」,但且她警詢筆錄中明確表示「不認識」兇手。配合「中華日報」報導,將偵辦方向指向黨外人士游錫堃等人犯案,但游錫堃當日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據而作罷。媒體大幅報導鄰居目擊澳洲學者「家博」於案發時在林宅門口徘徊,甚至進入林宅,但事實上,警總早就監聽瞭解,家博在案發日中午從國際學舍打電話與林家雙胞胎姐妹聊天,談了10幾分鐘,不可能跑到林宅犯案。警總明知實情卻隱匿關鍵電話,誤導民眾及辦案人員認為「大鬍子家博」涉有重嫌。情治單位結合媒體宣稱「林義雄羈押時出賣他人引來殺機」,但事實上,林義雄當時因為不配合而遭受警總殘酷的刑求,有明確的事證。五、包庇犯嫌林宅血案發生前,臺北、高雄美麗島服務處、黨外人士黃信介、周平德住處及黨外活動遭到多起暴力打砸,當時情治機關指稱是「黨外的苦肉計」。然而,解密文件發現「撥雲專案」檢送黑道首惡戴姓嫌犯涉及上開黨外打砸事件的秘密錄音及情資,研判戴某可能也涉入林宅血案,三○七會報隨即在警總的要求下,指示交由警總查證,但事後不了了之。六、運用黑道當時警總並沒有將竹聯幫或陳啟禮等不良分子列為清查對象,且還利用取締流氓的職權,對多名黑道要角「轉化運用」控制社會,檔案中記載情治人員為黑幫圍事、接受招待的共生關係。監察委員強調,林宅血案是在戒嚴體制下,情治單位獨大橫行的國家暴力行為,迄今猶在政治檔案「永久保密」的遮羞布掩飾下未能大白天下,是為民主國家之恥。因監察院糾正權之行使對象,僅限於行政院及其所屬機關,不及於國安局,故對於林宅血案國家暴力行為,提案糾正行政院,並要求國安會督導國安局檢討改善。監察委員也提到,「國家暴力的受難者及其家屬有知道真相的權利,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沒有和解更遑論寬恕。」期望監察院本次調查,能走出回復歷史真相及促進社會和解的第一步。

【2024前哨戰】民進黨大選慘敗教訓值得國民黨深刻記取 怎樣做不失去民心才是王道

■ 本刊特別報導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僅保住5縣市,可說是輸得相當慘烈。但民進黨可沒放棄2024,大敗之後,快速變化陣型,有名自稱2020大選投給蔡英文的網友在網路上發文,以「民進黨為什麼輸,哪裡做不好,經濟/外交?」為題發文,列出8點民進黨慘敗的可能原因,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原PO在PTT上透露,自己2年前把票投給蔡英文,正是因為覺得國民黨執政時,政策大多偏向50歲以上老人的固有利益,忽視掉年輕人未來的總體發展,包括房價、少子化、低薪等,讓許多年輕人看不到未來,「這也是當年民進黨能大贏國民黨的原因,因為年輕人為了自己的未來跳出來投票,不是因為什麼兩岸政策跟統獨」。不過,民進黨接手執政後,原PO坦言根本沒有協助年輕人發展,各項政策都是為了討好某些族群而設立的機制,甚至還出現死不認錯、強詞奪理的權力式言語,「所以這次民進黨大敗,就是因為年輕世代沒出來投票,選舉回歸上一世代的老人基本盤對決,所以輸到脫褲剩下5個縣市」。原PO接著列出8點民進黨慘敗的可能原因:一、高房價原PO提到這6年的房價飆漲,讓年輕人看不到頂峰,更買不起房。他指出民進黨上台後,房價幾乎是用火箭飛射的方式成長,連社宅都沒有認真做,「民進黨做了什麼?只是最後關頭弄一個房客租房補助,試圖拉攏一下而已」。二、少子化少子化攸關整體台灣的存亡,而背後因素就是高漲的房價、通膨,還有無法安穩照顧小孩的後援機制。三、薪資水準低落原PO表示雖然每年都在調漲基本薪資,但能受惠的人幾乎不是中產階級,而偏偏有養育小孩以及對物價敏感的都是中產階級,「連年低落的薪資根本追不上高升的物價,中產階級這幾年都往貧窮線淪陷」。四、生活無形成本劇增勞保和健保擺明入不敷出,根本無法支付目前已退休老人,但政府的做法卻是每年提升勞保跟健保費用,好去支付這些已退休老人,等到年輕這代老了,勞保破產又沒有年輕人接手。原PO不滿直言「最慘的就是我們這代,每年看到勞保和健保費用一直漲,就已經薪資低落了,沒錢了啦!」五、各項討好特別族群的政策原PO坦言計程車政策最令他感到不滿,好像只有計程車族群是選民,而一般上班族什麼都不是,「計程車淘汰換新最高補助35萬,我連車都買不起,疫情時補助薪資跟油錢最高6萬,結果一般上班族什麼都沒有,我只有無薪假的份」。六、金融業各項不合理管制、查核、裁罰原PO表示台灣金融業從業人員約100萬人,這幾年從內部行政人員到外部業務人員,都被金管會的管制、查核、裁罰弄到快受不了,各種刁難跟規定,整個金融業的從業人員壓力爆炸。原PO氣憤寫道「你以為在為民服務,但別忘了你這些舉動是影響這100萬人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金融重鎮的台北、新北以及六都民進黨選得難看,因為整個金融業銀行、證券、保險、投信都被搞得太糟了」。七、沒辦法接受別人的批評原PO發現台北非綠地就各種資源緩慢及刁難,政府開放國外航線導致國內疫情爆發,結果說台北是破口,「聽在我們耳裡是一種很好笑的強詞奪理,如果承認錯誤道歉補救,搞不好還會有很多人覺得很讚」。八、數位中介法原PO提到自己最無法接受的,就是號稱爭取民主自由的民進黨,居然意圖用數位中介法控制言論跟控制PTT,「一個應該到死都要捍衛言論自由的黨派居然做這個,是我最無法接受的原因!」在貼文的最後,原PO寫道「當年國民黨會失去政權就是做太多以上這種失去民心的事情,這6年來民進黨也是如此,這次會大敗不意外,來看看2024大選你們怎麼面對」。

【社論】228事件能否再成為2024民進黨大選「提款機」?

關於228事件是否會影響國民黨在2024大選的表現,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首先,228事件在台灣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台灣社會和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民黨曾是當時的統治者,其對事件的處理方式和責任成為了台灣歷史上的爭議事件之一。因此,如果國民黨在2024年大選中不能處理好對228事件的相關問題,可能會影響其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和聲譽。其次,國民黨在政治方針和政策上的表現,以及其對台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是選民關注的焦點。如果國民黨在這些方面表現優秀,可以吸引更多的選民支持。反之,如果國民黨的政策和表現不受選民歡迎,就算在對待228事件上表現得比較好,也可能無法贏得選民的支持。總之,對於國民黨來說,在處理好228事件的同時,還需要制定符合選民期待的政策和政治方針,才能贏得更多選民的支持。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還有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國民黨在2024年大選的表現,例如選舉的政治氛圍、候選人的形象和能力、政黨的組織能力和選舉策略等。這些因素都會對選民的投票決策產生影響,因此在分析選舉結果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另外,也需要注意到,選民的投票決策通常不會只受一個事件或因素的影響,而是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對於政治評論家來說,需要通過深入的分析和觀察,以客觀的態度提出意見和評論,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和評估相關的政治事件和問題。對於民進黨或其他政黨來說,政治攻擊和宣傳不應該是選舉競爭的主要手段,而應該專注於提出符合選民期待的政策和方案,並通過誠懇的溝通和交流贏得選民的支持。當然,在政治選舉過程中,各政黨和候選人之間的競爭和攻防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應該是在遵守相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不應該涉及誹謗、恐嚇、謠言等不當行為。選民有權知道候選人的政策和實際表現,並根據這些因素做出選擇,而不是被攻擊和負面宣傳所影響。因此,對於民進黨或其他政黨來說,建立良好的聲譽和形象,提出符合選民期待的政策和方案,以及進行誠懇的溝通和交流,才是贏得選民支持和獲得選舉勝利的關鍵。當然,在政治競選中,候選人和政黨可以運用歷史事件等相關議題,提出自己的政策和觀點,並與選民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於228事件,民進黨可以運用這一事件,提出相關的政策和觀點,並在政治競選中強調自己在人權、民主、自由等方面的立場和實際行動。同時,民進黨可以通過公開辯論等方式,對國民黨在過去對228事件的態度和行為提出質疑,並強調自己在推動228事件相關法案和調查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從而展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總之,政治競選中,候選人和政黨可以運用各種相關議題和事件,提出自己的政策和觀點,並通過公開辯論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然而,這些行為應該是在遵守相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進行的,不應該涉及任何形式的不當競選行為,228事件是否再成為2024年民進黨大選的「提款機」,在於國民黨對此事件的表態,我們將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