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3 月

問春

(抒情散文)■方華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裡……」走過一座幼稚園,聽到小朋友們正在唱著這首《春天在哪裡》,心有所動。日日行走在鋼筋水泥的城堡中,雖不見春風楊柳萬千條,卻已是拂面不寒楊柳風;雖難曆睹春江水暖鴨先知,卻在過手不寒的自來水裡,感覺到了遠方的那面湖泊該是一片氤氳生機了。城市的道邊樹一般都是四季常綠的樟樹、萬年青之類,行履匆匆,是很難發現枝葉間季節的變化的。城裡的人更多的是憑氣溫的升降來感知時令的更改。比方春天來到我身邊的這個城市,人們最直覺的感知,是愛美的姑娘小夥們早早地脫去了臃腫厚重的冬裝,花枝招展地在生活的T型臺上展示著青春與靚麗。然而,越來越加快馬力的生活很難讓人減速,緊張的工作學習間隙,我們偶在城內的公園、綠地裡欣賞一下人工雕琢痕跡太濃的春天,像一隻只風箏一般,被一根無形的繩子牽著,在一方藍天稍稍釋放一下負重的心情。至於青翠的山林、湖水的倒影,往往是出現在記憶和文字的描述裡了。宋時,吳越王錢鏐思念回臨安探親的王妃,但時值春暖花開,於是身居杭州城的錢鏐在給愛妃的信中寫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也。」是啊,刻骨之愛也難抵消受春天之寶貴啊。「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沿著朱熹的這首《春日》踏入原野,去探訪春天。出城,進入久違的鄉村。東風拂面,空氣清新,城市裡的緊張、壓抑與沉悶一掃而盡。明媚的陽光,讓深鎖的心產生騷動,身上的冬裝就有點穿不住。於是敞開衣襟,讓恣意的春光撲入胸懷。春天的腳步好像比我的問春之心來得緩慢些。三月的原野還未見萬紫千紅,但坡上的麥苗兒青翠,埂邊的柳條兒嫩綠,地間的油菜頭上也泛出一抹金黃。放眼望去,一壟壟充滿生機的田地,像是季節發表在春天這本綠封皮刊物上,一首錯落有致的現代詩句。想像中,春,就似一位剛梳妝打扮好的嬌嬌新娘,乘著一隻花團錦簇的舴艋舟,早被暖風卸了所有的愁緒,載滿倉喜悅的綻放,在我身處的江北停靠。春的腳步如此款款蓮蓮,春的身段如此柔柔軟軟,以至我在鄉間的小道上搖搖擺擺,有點把持不住自己的行走。這時候,就與一樹杏花猝然相遇在村頭,像一個從《聊齋》中走出、負笈趕考的書生,在芳草萋萋的路口,與一位狐媚的女子相遇。如此的素潔,如此的燦爛,如此的迷人,如此的芬芳襲人,一個春天的故事就在我的心頭展開。春天,這樣一場美妙而偉大的愛情,誰不願為此拋棄幾千年苦守寒冷與孤獨的修行?「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想葉紹翁當年《遊園不值》,是何等的失落,而一枝出牆的紅杏,勾起了多少懷春的情愫。於是學小杜,向澗邊的牧童問路,落腳於山坡上的農家酒店,雖無杏花掩映,卻有綻放的心情。先品一盞溪水沖泡的香茗,再沽一壺店家自泡的棗子燒,就兩碟野味土色,與友人品春光、話桑麻、舒胸意、和平仄,其樂融融。忽有鄉音俚曲從半山處傳來,在嫋嫋的音律裡心蕩神馳,微醺的雙眼裡就恍惚看見,腳下的那片桃花林,花骨朵們騷動不安,她們急切地要把一個春天,完完全全地打開。耳畔又響起孩子們的歌聲:「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裡。看見紅的花呀,看見綠的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春天在我們的眼裡,是紅的花綠的草,是鳥聲婉轉山翠湖青。但有多少人在春天挨近我們身邊時,仔細凝視過草葉的生長、認真關注過花朵的綻放,屏息聆聽過大自然的歌唱?由此感慨,其實真正的春天是在我們的心裡啊。給生活一次鬆綁,讓思想一次放足,憑心情一次飛翔,心田的阡陌之上便花開四季。

善待自己,從這三件事做起

1、保重好自己的身體有人說,家人健康是福氣,自己健康是責任,人這一輩子,沒了健康,就是徒勞。工作再忙,也要記得吃飯;事情再多,也不要通宵熬夜;生病不舒服,要及時就醫。無論遇到任何事都不能虧了身體,因為不善待自己,就沒有力氣去承擔責任,更沒有精力去實現夢想。身體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底氣,怠慢身體就是怠慢自己。無論你有多大的抱負,無論你想要實現多大的目標,只有身體好了,一切才有可能。2、調節好自己的心情有一句話說得好:聰明的人,總在尋找好心情;成功的人,總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總在享受好心情。生活中值得高興的事情很多,別總把目光都盯在那些讓你不愉快的事情上。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卻能影響人生的品質。心情好,再大的煩惱也可能輕鬆化解;心情不好,再小的挫折也能讓人不堪重負。很多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唯有心情需要自我調整。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把心情照顧好,比什麼都重要。不管生活難易,願你眼中常帶笑意,心中常懷歡喜,照顧好自己的心情。3、遵從自己的內心生活中,有些人喜歡攀比,也總是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也有些人,做出任何選擇和決定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支援,如果有批評或者出現不同的意見,他們就會變得猶豫不決。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一個人幸福與否,一個人是否做了對的選擇,很多時候與別人無關,但卻和是否遵從自己的內心密切相關。日子是自己的,你過得好不好,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你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耐心等待,生活的美好,定會在不經意間回饋於你。

【民間聲明】核二除役,勿做半套;核廢處置,迫在眉睫

■轉載自臉書/環境法律人協會 核能二廠的運轉執照於今日(3/14)到期,台灣僅存一座核能三廠仍在運轉,向非核家園再邁進一步,台灣應務實面對即將在2025年迎來非核家園的事實,積極實踐零核無碳的轉型路徑。一、核能電廠事實上無法延役依據《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規定,核能電廠運轉四十年,運轉執照到期,就應停止運轉,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則明定核電廠申請延役的期間,是執照到期前的5至15年,台灣所有核電廠均早已超過申請延役的時限。核能二廠燃料池爆滿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廠內總計約有9,620束高階核廢、5.9萬桶低階核廢。早在2021年7月1日核二廠1號機就不得不提前停機,如今2號機雖然是依照執照日期停機,但事實上也面臨空間不足的問題,無法繼續運轉。無論是核一廠或是核二廠,都只規劃 20 年的存放容量,核二廠乾式貯存場又因規劃缺陷、地方溝通不良而持續卡關。台電長期漠視核廢料妥善處置的重要性,而高階核廢料的處置延宕,是造成核二廠不可能繼續使用的主因,「無法處理核廢料,就無法繼續使用核電」,核二廠的現況無疑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二、台電應提出除役安全與除役執行專業的回應台電過去專業以核能發電為主,核電除役將產生大量廢棄物,其持續拆除的動態過程也和靜態的運轉過程不同,核電除役無疑是一門專業。核一廠除役期間,民間對於台電除役專業人員是否足夠,就有不少疑慮,若只是將核能發電處工作人員重新編組進除役小組,是否就足以應對動態、且有高度風險使輻射外洩的除役工作,台電仍應給予明確說明,釐清主責工程人員是否能達到國際標準,確保核安無虞。此外,除役在25年的工作過程中,將逐漸減少除役分組的人數,針對廠內員工的退休、轉職規劃,也應妥適安排,確保員工工作權不致因核電除役而受到損害。三、社會除役仍不合格核電廠過去帶給地方的傷痕,包含興建時的迫遷、居民抗爭的歷史等,都應給予地方社區充分的尊重。而社區和核電廠共生四十年,與在地居民的工作權、居住權益、經濟發展、社會文化都密切相關,核電廠除役是否對社區帶來衝擊,要如何給予完整的補償措施,應和社區民眾有充分的討論溝通,勾勒出地方真正需求的圖像,而非僅僅給予回饋金的補助。核電廠除役歷時二十五年,台電應組建民間除役監督小組,納入環保團體、在地居民,並定期報告除役進度與環境監測資訊,落實公眾溝通。核電廠除役後應將乾淨的土地還給人民,有關土地的再開發利用,應和在地民眾諮詢,並尊重地方意見,協助在地發展復育、再生與創生計畫,對當地居民生活就業、社會經濟、文化資產及自然生態所遭受的各種負面影響,做出完整調查並提出補償計畫。四、走向實質除役,應儘速完成核廢料管理完整的法規制度核電廠除役後,在尚未找到中期集中式貯存設施或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的情況下,仍會遺留下高低階核廢料在原本的場址中,使地方社區無法擺脫核廢料帶來的陰影,除役後土地的利用仍會受到限制,這種情況絕對無法稱為完全除役。依照現行法規制度,除了低階核廢料有選址條例可供依循外,高階核廢料完全無從得知將要貯存在何處,台電、原能會雖然數次在地方說明會保證核電廠不會變成核廢料的永久處置場,但是在沒有法規配套的保障下,這些說詞只是空口白話,無法讓地方民眾安心。即使是中期集中式貯存設施作為過渡的替代方案,將低階與高階核廢料自核電廠內移出,仍要面對長達二十年以上的貯存期間,遠遠超出一般開發設施的存在規模,因此即使是中期貯存設施,也應該要遵循完整的選址程序,通過積極與潛在場址居民的溝通、共識,來促成貯存地點的成形,不可重蹈過去數十年核電以威權手段強迫民眾接受的覆轍。民間團體於今年3月4日舉辦「核廢立法系列論壇——專題一:為什麼要立法?」,邀請學術界、行政機關、立法院黨團與地方政府共同與會,就核廢料管理的完善法制提出建議,席中各界代表均同意應通過立法手段,促成社會溝通,進而找出適合台灣的選址地點,顯見儘早解決核廢處置爭議,已經是社會共識,政府機關應儘速啟動核廢處置的溝通立法機制,不要再無所作為,盡快解決核廢處置數十年來的爭議,讓地方居民早日擺脫核電與核廢料的陰影。

伊拉克戰爭真相是美國的陰謀,我們被美國欺騙了18年?

■ 映丞 18年前美國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指責伊拉克擁有化學武器,甚至是準備發展核武器,隨後就帶領著自己的盟國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府,使伊拉克倒退了幾十年。伊拉克戰爭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政治、外交、軍事等多個層面。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原因有很多種解釋,包括控制石油資源、反恐、防止核武器擴散等等。然而,現在已經可以確定的是,當初美國指責伊拉克擁有大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這一點已經在多次調查和報告中得到確認。這次戰爭對伊拉克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的,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方面。伊拉克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遭到了重大破壞,人民生活水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於這次戰爭的起因和後果,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和分析,以期對當前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有更深入的瞭解。除了上述的影響,伊拉克戰爭還對美國自身的國際形象和國內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些人認為,這次戰爭的開始是基於虛假的證據,這給美國在國際上的信譽造成了損害。此外,這場戰爭導致了大量美國士兵和伊拉克平民的傷亡,引發了國內對戰爭的爭議和反對聲音,甚至對當時的政府產生了影響。當然,對於戰爭的開始和後果,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但是,作為一個全球化時代的人們,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國際關係、國際法治和全球治理,以期達成和平、穩定和發展的目標。美國自1945年以來一直自封為「世界員警」,試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並以此為自己的國家利益謀求最大化的收益。然而,美國的行為卻往往引起了世界的批評和反對,這種現象在近年來尤為明顯。首先,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往往被指責為雙重標準。例如,在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家實施軍事打擊時,美國強調了這些國家的人權和民主問題,但是對於其他國家的同樣問題,美國卻往往保持沉默或漠視。這種雙重標準的行為引起了其他國家的不滿和批評。其次,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往往忽略了其他國家的主權和利益。例如,在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時,美國往往無視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意願,甚至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和制度。這種行為不僅有可能導致當地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也會引起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反感和抵制。最後,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往往被指責為單方面和霸權主義。例如,在貿易和經濟領域,美國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先,推行單方面的貿易和金融政策,甚至威脅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這種行為不僅有損其他國家的利益,也會引起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反感和抵制。總之,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考量,而忽略了其他國家的利益和主權,這種現象引起了世界的批評和反對,也對國際秩序和世界和平帶來了不利影響。此外,美國還有許多不公平的行為和政策,例如:經濟霸權主義:美國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且通過國際組織、條約和自由貿易協定來維護其利益,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貿易受到了不公平的限制和打壓。戰爭干涉:美國常常以「人道主義干涉」或「民主傳播」為藉口,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對其進行軍事打擊和政治改變,導致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創,例如利比亞、敘利亞、葉門等。監視和竊聽:美國通過監視和竊聽等手段,對其他國家的政府、企業和個人進行非法侵犯,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和國家主權。環境破壞:美國作為一個工業化大國,其經濟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對全球環境和氣候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例如氣候變化、全球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全球合作才能解決。綜上所述,美國所謂的「世界員警」行為不僅有很多自私和不公平的因素,而且其實也沒有解決多少全球問題,反而讓許多問題更加複雜和棘手。全球社會需要更加平等和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共同面臨的挑戰。

【2024前哨戰】柯文哲真的有心參選2024嗎?

■ 本刊特別報導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最近這陣子,猶如人間蒸發,話題不多,存在感不大。眼看最新民調賴清德已經碾壓各種組合,民眾黨的「18%」支持度,不免讓人感嘆「又選不贏,跑出來攪什麼局」?而傳出柯文哲辦公室竟招募因貪汙罪遭起訴的前枋寮鄉長陳亞麟擔任「社會力部主任」,連黨內人士都質疑,柯文哲真的還有心參選嗎?據悉,「台灣民眾黨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共計11條,這次修正重點為擴張「選舉決策人員」,從9位增至11人,民眾黨主席和秘書長為當然成員,其他成員由黨主席提名,經中央委員2/3同意後始得擔任,除民眾黨員外,可以邀請黨外人士參與,提供選舉佈局和決策等建言。但當民進黨通過「排黑條款」,用高於法律標準的規格要求黨籍人士,甚至是未來有意要參選的政治人物時,民眾黨卻起用一位被司法起訴的人員擔任要職,民眾會怎麼看?黨內人士說,「社會力部」就等同其他政黨的組織部,平常在外代表政黨耕耘民間團體組織,好不容易近期有許多清新優秀的媒體工作者加入團隊,柯文哲卻找陳亞麟直接擔任「柯文哲辦公室」代表,陳亞麟因涉及貪汙案而被起訴,官司尚未結束,令人擔憂柯文哲的用人標準何在?對於外界嘲諷甚至黨內質疑,2024大選是否仍握有一定籌碼左右戰局?柯文哲說,雖然藍綠是台灣的主流政黨,但不喜歡藍也不喜歡綠的還是有相當大的一塊比例。去年2022台北市長選舉可以看出,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拿到了25%的選票,這就很清楚顯示出台灣的第三勢力終於有一個穩定的數字。根據過去的民調,柯文哲在年輕選民間獲得的支持率都是大幅領先,但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在20-29歲間的支持度是33.7%,高出柯文哲5.3個百分點;在30-39歲間的支持度也以40%支持率,領先柯文哲的24%,這對柯文哲而言是個警訊,柯文哲應特別注意年輕選民是否開始轉移。柯文哲目前面臨的困境是缺乏舞台,因為不像藍綠有這麼多媒體曝光度,這會是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但是,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掉下來,顯見仍有其基本盤,這個現象是藍綠都不可小覷,因為這股力量目前看起來是絕對不會投給藍或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