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4 月

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

〔本報綜合報導〕4月22日,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幕。本屆博覽會以「美麗中國 美好生活」為主題,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創新驅動、科技賦能,突出開放合作、共建共用,集中展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博覽會設1個主會場、6個分會場、1個雲交易展播平臺和系列文旅產品交易會,展覽總面積8萬平方米,2000余家文旅參展商,法國、德國、韓國、葡萄牙、塞爾維亞、泰國、美國等15個國家文旅主管部門及國際旅遊機構參展。博覽會設置「大美中國館」,融會國家公園和國家文化公園代表性元素,展現中國生態之美和中華人文之美。各地主題展館和「山水知音 相會湖北館」等展區展示了祖國各地多姿多彩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展示了湖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文化旅遊科技創新成果。世界大河文明館、國際旅遊及購物展區展現了繽紛世界的多彩文明和各國重點文化旅遊資源。博覽會還舉辦系列文藝活動、藝術品拍賣、非遺展銷和網路直播帶貨等活動,吸引大量參展企業機構和觀眾踴躍參與。

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王若弦報導〕開啟最美芳菲季,綻放科技巾幗力。4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共同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于曉、車靜、毛方圓、吉興香、劉娟等20人,及星載高精度時頻技術團隊等5個團隊分別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團隊獎。面對湧現的卓越年輕科研人才,今年「未來女科學家計畫」擴大表彰規模,共有於彤等10人獲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為大陸科研領域注入「她」力量、展現新時代巾幗美麗風采的同時,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程唱響科學和女性光彩交相輝映的春日旋律。

質量守恆

■交通專欄作家 林柏勛 地狹人稠的台灣,權勢大過法治。公共事務的運作也是一樣,往來通行的市民,權益受損害,那麼,這些失去的東西都到哪裡去了呢,答案是都累積在少數人身上。警察不執法,工務局不取締。法律在權勢面前根本不堪一擊,立法院懂立法,但是地方政府的執法,卻又是另外一個平行時空。立法與執法在台灣就是一個身首異處的狀態,我立我的你執你的,交通環境最應該要有的交通大隊,本該是來捍衛所有縣市的交通環境,但是他們看到違規停車都裝作沒有看到,違法攤販不檢舉就不受理,受理了也只是勸導,勸導了也不會處理,處理了就被議員叫過去罵,這是青年世代對政治深惡痛絕感感到反感的最大原因。所以這些選民頭也不回地擁抱了三不政策,不想管,不過問,不投票,反而讓地方惡勢力更加茁壯更加龐大。在這個案件中,你知道是誰在背後關說嗎?你知道是哪一個議員在背後幫里長處理嗎?你知道工務局怎麼敢違法?是誰逼的嗎?不要跟我講抗中保台,政客都在嗆疫苗採購要公開,但是面對地方會勘的紀錄卻是一根毛都不敢露出來,這就是噁心的舊政治,把這個世代的公平正義都逼到牆角,交通環境、空間正義在權勢面前都不堪一擊。公共事務的相對論、質量守恆等概念,每天都在發生著,最近我一位好朋友懷孕了,我們都在想,該留下什麼給我們的下一代呢?(轉載自林柏勛臉書)

「2024的理想人選是誰?」

■ 轉載自工程師看政治臉書粉專 這是今年最大的問題,很多人期望我給一個標準答案,說出郭台銘、柯文哲、賴清德,或者其它任何一個名字,但與其給一個直接的回答,我想不如分享我的思考方式,可能還更有幫助。如果有觀察我近一年來的文章,應該會發現,我從來沒有說過一定要支持誰,我甚至還說過「沒有非誰不可」,實際上,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反過來看,我們不應該先決定人選,再找理由去支持他,這個思考方向本身就是錯的。相反的,我們應該先把事情整理出來,看看眼前有哪些災難、金額有多大、傷害有多深、該怎麼解決,表列出來之後,再拿著它去檢視檯面上的人選,看看他們怎麼說,對比他們過去的行為,在逐步排除不適任的人之後,答案自然就會出現。舉例來說,考慮兩岸/台美關係,賴清德把「抗中保台」改成「和平保台」,他仍是媚美,但並不煽動對中仇恨,跟蔡英文相比,已經有很大的改變;郭台銘對大陸無何表示,但他透過美國之旅,透露出「反戰」+「美國可接受他」的訊息,目前狀況平穩。柯文哲不仇中,也不媚美,中美對柯態度平平;至於侯友宜,則是一如往常的侯侯打太極,完全沒想法。在我看來,侯之所以不吭聲,並非刀不離鞘,而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才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這樣看下來,就知道侯跟賴是最糟糕的兩個選擇。再從能源政策的角度來看,賴清德把童子賢拉進智庫,近兩個月來陸續釋出訊息,轉向支持核電延役,太報的系列報導「務實非核大哉問」或可為佐證,過去賴也曾說「核電是空污最佳解方」,也曾頂住壓力,啟用核二。郭台銘支持核電,也支持公投的結果;至於柯文哲,他對核四有強烈偏見,他一直覺得如果核四出事故,就要疏散30公里,大台北會跟著完蛋,他反核四科學,又閉門不聽專家意見,要改變他確實很難。但他明白缺電,也知道電價的可怕,似可接受核一二三延役。最糟糕的還是侯友宜,他連「核廢料可以處理」都不懂,毫無科學概念,核一二乾儲卡在他手上,造成百億等級的傷害,每天都持續在發生,事實上,他是所有人選裡面,最狀況外、最實質反核的人。所以就能源角度而言,郭分數最高,其次是柯、賴,侯友宜則是最不可取。其實單從這兩點來看,就已經知道該把誰排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努力阻止國民黨推出侯友宜的原因之一,他若出線,不管當不當選,都是災害,他在新北的傷害,會跟著他一起放大到全國,從數百億變成數仟億,甚至到兆元等級,就像蔡英文那樣。若能成功阻止侯友宜出線,也不代表人選確定,我們要持續觀察他們的各項表現,到選前兩三週左右,才能有個結論。民主最怕沒有選擇,所以選民思維很重要,我們愈早想清楚,愈早表達意見,愈有機會避免災難發生。同樣的分析方式,也可以用在其它議題,希望這個思考方式,對你有幫助。

【社論】從綠營政治人物缺席鎮瀾宮媽祖文化節 看民進黨到底在顧忌什麼?

媽祖是漁民崇拜的海神,也是海上救難的保佑神明。傳說中媽祖是福建省晉江市出身的林默娘,她能夠安撫海上風浪、保佑漁民平安歸港,因此漁民們開始崇拜她為海神,尊稱她為「媽祖」,並將她祭祀在祠堂中,以保佑漁業興旺,並且在漁民的傳說中,媽祖也扮演了維護正義、保護弱小的角色。在台灣,媽祖信仰成為了一種具有文化特色的信仰,有許多信徒會在媽祖的誕辰或其他特殊的日子前來朝拜,希望能夠得到媽祖的庇佑與保佑。在台灣各地也有許多媽祖廟,其中以大甲鎮瀾宮最為著名,每年都會舉行「媽祖文化節」等盛大的活動,讓更多人瞭解媽祖信仰與台灣文化的特色。媽祖文化節的由來可以追溯至清朝時期。據傳當時大甲鎮瀾宮的主神媽祖在神明降臨期間,曾在路上尋找一個適當的落腳處,最終在大甲港停靠,漁民們在發現媽祖後便開始供奉崇拜,而大甲鎮瀾宮也因此而建立。而媽祖文化節最早則是於1977年開始舉辦,當時主要是為了慶祝大甲鎮瀾宮重修完成,並且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包括了媽祖遶境、祈安大典等儀式。此後,每年的媽祖誕辰,大甲鎮瀾宮都會舉辦媽祖文化節,吸引了大批信徒和觀光客前來參與。隨著時間的推移,媽祖文化節也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個融合信仰、文化、傳統、表演等元素的大型活動,並且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了台灣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以下是歷年來媽祖文化節的重要記事:1977年:首次舉辦的媽祖文化節主要是為了慶祝大甲鎮瀾宮重修完成,其中包括了媽祖遶境、祈安大典等儀式。1982年:首次舉辦的「天上聖母遶境暨文化節」正式更名為「媽祖文化節」。1991年:媽祖文化節開始引進舞獅、舞龍等表演活動,並且增加了多項文化展覽活動。1993年:首次舉辦的「海神大典」,是為了祈求海神庇佑漁民平安出海而舉辦的儀式。2001年:媽祖文化節邀請了中國大陸的媽祖信仰代表參與,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04年:媽祖文化節開始推出「媽祖國際藝術節」,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參與。2009年:大甲鎮瀾宮被列為「國寶級重要古蹟」,使得媽祖文化節更加受到關注。2012年:媽祖文化節新增了「媽祖文化論壇」,邀請了學者、宗教代表等參與,探討媽祖信仰和文化的發展。2014年:媽祖文化節首次舉辦「媽祖文化季」,從每年的媽祖誕辰擴展到全年,持續推廣和傳承媽祖文化。這些重要記事的發展,也讓媽祖文化節成為了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吸引了大量信徒和觀光客的參與,並且成為了兩岸交流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大甲鎮瀾宮作為台灣最著名的媽祖廟宇之一,歷年來一直扮演著重要的宗教、文化和政治角色,因此在中部地區的政治界影響力相當顯著。首先,媽祖是台灣民間信仰中最為普及和重要的神祇之一,大甲鎮瀾宮又是媽祖信仰的中心地,因此這裡的宗教活動和祭典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遊客前來參拜和觀光,也成為了政治人物與民眾接觸、拉攏選票的場所。其次,大甲鎮瀾宮所在的大甲區歷來是台中市政治選舉的重要角力區,因此大甲鎮瀾宮的地位也日益凸顯。政治人物往往會在媽祖文化節等重要活動中出現,以此拉攏選票和展現自己的政治實力。同時,大甲區也是許多政治人物的故鄉或選區,他們往往與大甲鎮瀾宮有著深厚的情感聯繫和政治關係,進一步強化了大甲鎮瀾宮在中部政治界的影響力。大甲鎮瀾宮作為台灣最著名的媽祖廟宇之一,其地位在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都十分重要,因此在中部政治界也有著顯著的影響力。在此不得不提到一位重要的人士顏寬恒,顏是大甲區的在地前立委,也是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特助,2020年,以5,073票的些微差距意外敗於台灣基進推派代表之陳柏惟,吞下其父顏清標1990年當選裡長從政起,其家族的首次落敗。不過2021年,陳柏惟遭到罷免後,顏寬恒在隔年再度參與立委補選,但最終以7,840票敗給同為第九屆立法委員的林靜儀,再次以些微差距落敗。大甲鎮瀾宮在中部的中央及地方選舉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是以這一次選舉的結果來論斷大甲鎮瀾宮政治力的消長卻是非常清楚的,特別是在顏寬恒遭檢舉涉嫌將其沙鹿豪宅和澤序設計公司假買賣,檢方訊後命顏寬恒1000萬元交保,但對照台南光電案所涉貪金額逾億元,被告交保金才數百萬,不僅顏寬恒大喊「不符比例原則」,法界人士也質疑檢方企圖用「重金交保」帶風向。本次以往媽祖繞境都有藍綠白各界政治大咖參與,但2023年除朱立倫與宋楚瑜參與外綠營人士都缺席,相較往年政治人物參與的熱潮絕對可以解讀為政治力消長的轉捩點選舉結果。台灣社會目前已逐漸轉型為「非政治性宗教化」,民眾對宗教信仰的需求也不再那麼強烈,因此大甲鎮瀾宮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可能已經不如以前了。不過,大甲鎮瀾宮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媽祖廟宇之一,其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影響力仍然十分深遠,此次媽祖繞境估計約有30萬民眾參與,若執政黨要以政治力介入這個活動,恐怕不是這麼簡單,恐引起民眾的反感,這是不可否認的。鎮瀾宮媽祖21日深夜11點起駕,展開9天8夜遶境進香,距大選僅剩不到9個月,此宗教盛事向來被視為各黨派政治人物必修的媽祖政治學,藍營部分,韓國瑜率先在18日千桌起駕宴露面,宋楚瑜、朱立倫以及盧秀燕將參與相關起駕儀典;綠營部分,去年因疫情加上與顏清標家族的選戰爭議,官員、民代都不約而同缺席,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同樣沒有綠營人士表態參加。往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日,都是各黨派政治人物爭相參與搶曝光的時機,2018年包括當時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立院院長蘇嘉全以及當年競爭台中市長寶座的林佳龍、盧秀燕都參加盛會,2021年因逢大旱,蔡英文還親自在立院副院長蔡其昌、內政部長徐國勇的陪同下,將媽祖神像請出神龕。去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由馬英九扶轎起駕、朱立倫與柯文哲分別徒步參與繞境,但在執政黨集體缺席的情況下,被外界視歷年最冷清的起駕;今年疫情相關措施解除且距離大選僅剩不到9個月,在韓國瑜參加起駕宴引起熱烈關注後,藍綠政治人物參與情況再度成為外界矚目焦點。鎮瀾宮指出,廟方依往例邀請包括現任與前任的正、副領導人、五院院長、遶境縣市首長、各政黨人士參加,起駕宴後正式確認出席情況,目前確定宋楚瑜在週五(21日)下午2點前往鎮瀾宮參拜、朱立倫2點半抵達,傍晚5點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參與上轎典禮、晚上11點05分起駕典禮則由盧秀燕負責。地方人士透露,中部地區政治人物都必須修習媽祖政治學,包括鎮瀾宮等媽祖廟都會在農曆三月媽祖誕辰聚辦各式宗教活動,這些盛會雖然都會邀請各界參與,但各廟宇背後的政治勢力大家都很清楚,綠營長期無法撼動顏家與鎮瀾宮的緊密關係後,近年試著結合雲林北港朝天宮、苗栗白沙屯媽祖的勢力,有意與大甲媽分庭抗禮。地方人士分析,綠營顧忌與顏家的選舉恩怨,加上明年初又是由立委林靜儀對決顏寬恒,要像跟過去起駕一樣有黨政高層出席,機率已不高,蔡英文以總統身分參拜大甲媽的畫面恐也成絕響,就連在地立委蔡其昌近幾年來也都選擇下午先行前往參拜,不會出現在起駕時刻。大甲鎮瀾宮在台灣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也被視為政黨獲得曝光機會的場合。在過去的幾年中,藍綠兩黨的政治人物都有參與,但去年由於涉及顏家爭議,綠黨官員明顯缺席。今年,隨著COVID-19情況的改善和2024大選不到九個月的時間,暗示政治參與這個活動再次受到密切關注。已經參加者包括國民黨的韓國瑜、親民黨的宋楚瑜和時代力量的吳秀珠。此外,當地寺廟和政治派系之間的密切關係,大甲媽祖廟與顏家之間的關聯,其他寺廟則正試圖挑戰他們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