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5 月

人間大愛(外一章)

(抒情散文)■方華 有多少道皺紋,就有多少生活的坎坷;有多少根白髮,就有多少無私的愛。母親,不管歲月如何更改你的容顏,你依然是我心中的最美。粗布陋衣,你用你的巧手將時光打扮得光鮮照人;清茶淡飯,你用你的勤勞將日子調配得有滋有味。你不抱怨命運,只用你的心血,給生命注入鮮豔。你有過的花季讓給了我們,只做一片默默奉獻的綠葉;你有過的春天讓給了我們,只做和風細雨的撫愛與滋潤。當我們再也回憶不起你的花樣年華,你在我們燦爛的笑容裡,讀你的滿足、幸福和愉快。母親,在陽光下,你笑得多麼開心,那滿臉的皺紋像一朵盛開的菊。你的笑,是人間最美麗的花朵,它永遠開在兒女們的心。所有的陽光都不能報答你的愛,所有的花朵都不能表達對你的愛,把這個春天全部給你,也不抵你一根白髮裡的恩情。母親,歲月可以更改一切,永遠更改不了的,是這人世間的大愛。 回家探母媽媽,等我回家。我要給你說沿途的風景,我要給你帶回春光;我要對你講旅程的逸事趣聞,我要帶回你的笑聲。媽媽,等我回家。我要告訴你佛前許的願,我要給你帶回平安。我要向你敘述一路的牽掛如何揪心,我要帶回淚水中的感恩。媽媽,等我回家。等我回到你的床前,再握住你蒼白的手,把心中千言萬語的愛傾訴。等我回到你的身邊,輕貼你慈祥的臉頰,回到偎在你懷中的童年。媽媽,等我回家。

五月,大地鋪開宣紙(外一首)

(現代詩歌)■秋石 陽雀子催熟的五月,麥芒兒尖叫一個棄耕多年的人需要一把鐵鍬以挖開體內沉陷多年的堰塞湖 拜天,拜地古老的土地,需要種子和歌謠季節不等人啊!我看見父親遺落的一把五色土有雷聲和閃電 是的,芒種了,點瓜種豆一把鐵鍬,種下母語和方言       五月,大地鋪開宣紙青山潑墨,綠水簽名,太陽蓋上印戳 楝樹開花在北方,楝樹並不多見一樹紫色的雲團擦亮心的曠野仿佛他鄉遇故知仿佛季節在宣讀火熱的誓言 夏天是一把明晃晃的刀我是磨刀的人白天磨出太陽的肋骨夜晚磨出月亮的肉身 從斑鳩的叫聲中殺出一條血路一手提著閃爍的螢火一手拎著悅耳的蛙鳴 忽然想起父親的話——楝樹開花如不做,蓼子開花把腳跺 還等什麼呢?從明天起壘灶劈柴,種瓜點豆做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心無旁騖的人

房貸補貼 怎樣會更合理些?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彭揚凱 針對政府即將推出的「房貸補貼」政策,個人不以為然,但這種「送錢」政策政治上很討好,在目前立院結構生態下,勢必會通過。因此,既然要「送錢」,怎樣會更合理些或可思考。以下拋出我的想法:目前的「房貸補貼」政策,外界批評最多的是「台北850萬、其它縣市700萬資格差距」與「齊頭平等補貼3萬」等公平性問題(地區不同的水平公平、收入不同的垂直公平)。就此,建議改採房貸所得比(詳說明)做為補貼依據,以利政策推展正當性。說明:針對上述「房貸所得比」做為補貼方式,重點原則如下:1.維持列預算匡列規模(因為也就這麼多錢)。2.維持現行方案家庭年收入120萬的標準,不更動協助一定收入家庭的初衷。3.不用「台北850萬、其它縣市700萬」的作法,改以「房貸所得比」(家庭年房貸額/家庭年收入)超過一定比值來認定。2022年第三季全國房貸負擔率40.55%,至於補助比值應該是多少請內政部評估。這樣的好處是,避免因地區間房價水準不同產生的水平不公,如有人房貸負擔率高但補不到,或有人房貸負擔率還好卻拿補貼。4.不用「3萬元」齊頭補助的作法,依「房貸所得比」劃設不同級距,給予額補差額補貼,這對收入較低、房貸較重家庭,可獲得更大支持,應更能符合補貼垂直公平意旨。又此房貸所得比級距及差額補貼金額,也請內政部評估,前提是維持預算規模不變。5.就操作技術面,政府既然本就掌握「房貸金額」與「家庭收入」,只要相互勾稽,應可得出120萬收入且只有一房家庭的「房貸所得比」。據此,自可評估在既有預算規模內,有多少家庭應予以補貼,又分別可以補貼多少。(轉載自彭揚凱臉書)

護理師要照顧 醫療暴力不容忍!醫療法修法還在等什麼?

■ 轉載自臉書/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三軍總醫院8日傳出暴力事件!一名神經內科顏姓醫師日前進行例行性巡房探視,並向患者解說病情時,竟突然遭家屬毆打,導致頭部、顏面等多處受傷。國民黨團今(11)上午召開記者會,強力譴責施暴者對醫護毆打,並支持三軍總醫院依法提出告訴,捍衛醫護人員基本權益。國民黨團也提出《醫療法》相關修法草案,呼籲民進黨立委共同支持,讓台灣醫護人員免於暴力脅迫的工作環境,同時改善低薪問題,維護工作權益。總召曾銘宗表示,三總醫生遭病患家屬毆打,顯見現行法令有嚴重不足之處。根據《醫療法》第24條第二項規定:「為保障就醫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第四項規定:「違反第二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排除或制止之;如涉及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偵辦。」曾銘宗認為,醫護遭到施暴,警察未必能夠及時趕赴現場,待警方抵達,施暴行為早已結束,目前規定嚴重不足。另外在《醫療法》第106條第一項提到:「違反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如觸犯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辦理。」曾銘宗認為,罰鍰過低,讓施暴者根本不怕,因此,國民黨團提出修法草案,呼籲民進黨立委共同支持修法,盡速通過立法,嚇阻醫療機構暴力事件不斷發生。曾銘宗說,明天是國際護師節,根據各國研究,很多工作可用機器人取代,唯獨護理師是不可能由機器人代替,但低薪問題嚴重,許多護理師被其他國家高薪挖角。護理師的年薪在台北市69萬元、新北市64.5萬、宜蘭縣55萬。缺額部分,台北市缺1,554人、新北市缺1,207人,缺額相當多。因此,國民黨團呼籲衛福部拿出具體辦法,請拿出配套,研議調整護理師薪資,以及維護其相關權利。書記長謝衣鳯表示,三軍總醫院在國際護師節前夕,發生暴力事件,病患家屬毆打醫護人員的情事,事實上在台灣各大小醫院層出不窮。根據台灣急診學會針對全急診醫護人員的問卷調查發現,有89%醫師、73%護理師都曾經遭受到威脅,另有37%醫師和36%護理師實際受到暴力行為攻擊。國民黨團在國際護師節前夕,提出《醫療法》修法的黨團版本,以保障醫療院所和醫療人員的安全。一、行政罰鍰提高為「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二、加害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生命、身體者罰責提高為「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三、對於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強暴、脅迫、恐嚇者,刑期提高至「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謝衣鳯指出,從在三總發生暴力事件,施暴男子高聲嗆聲,不管有沒有《醫療法》都有施暴,台灣醫護人除了面對工作壓力外,還要面對病人或病人家屬不理性的脅迫。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護理人員離職率高居不下,台灣目前有36萬人具有護理師執照,但實際投入護理師職場不到20萬人。全球提出標準護病比為1:7.7,台灣則是1:8.6,謝衣鳯認為,未來台灣將會面臨更嚴峻的護理師短缺的問題。其次,由於台灣護理師薪資過低,日本、美國等國家都提出高於台灣3-4倍的薪資水準挖腳,蔡政府、衛福部到底有沒有看到問題嚴重性?副書記長洪孟楷表示,三總發生醫護人員被暴力毆打,令人感到可惡!任何人無論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在醫療機構對醫護人員施暴,而現行《醫療法》處分是否過輕?輕到施暴者根本不在乎?那麼,就必須盡速修法,藍綠共同修法,防堵暴力事件在醫療機構持續上演。洪孟楷指出,蔡政府輕忽醫護人員權益,在防疫期間所承諾的「防疫津貼」、「染疫津貼」和「三班護病比」,全數跳票,難道就是蔡政府要給護理人員,在明天國際護師節的禮物嗎?衛福部次長周志浩承諾在6月30日前,會將防疫津貼全數發出,不會卡在醫院。今天會邀集所有醫院召開說明會,縮短給付流程;洪孟楷提醒衛福部必須說到做到。洪孟楷認為,沒有任何人,必須容忍任何類型的職場暴力,醫護是遭受職場暴力的高風險人員,唯有盡速修法、提高罰則、落實執行,才能給予醫護人員最基本保障。藍委溫玉霞表示,台灣護理師是一群犧牲奉獻的天使,尤其在疫情期間,在艱苦的時候,靠著護理人員堅守崗位苦撐。護理人員奉獻這麼多,但台灣護理人員的職場環境並不友善,除了血汗護理,還要面對暴力相向的威脅,甚至有人在急診室對護理人員吐檳榔汁羞辱,甚至不在乎《醫療法》相關規定等等。溫玉霞認為,動輒對醫療護理人員暴力相向,有恃無恐原因,在於現行《醫療法》罰則太輕,根本起不了嚇阻作用。雖然在103年和106年針對《醫療法》修法,但醫療暴力事件並未下降,違反《醫療法》的起訴率也在下降,縱使遭起訴、判刑,平均刑度僅2.3個月,且多為易科罰金,根本就是對醫護人員及不尊重。因此,溫玉霞提出《醫療法》第24條及第106條修正草案,提高行政罰鍰額度,而且特別規定下限5萬元,刑期部分下限為6個月,呼籲民進黨召委能將《醫療法》修正草案排入委員會議程討論,朝野共同努力拒絕醫療暴力。溫玉霞也提到,醫護人員的染疫津貼和防疫津貼,到現在都還未發放,疫情已經結束,蔡政府為何津貼發放如此不乾脆?甚至要年底才會入帳?另外,衛福部承諾的三班護病比也跳票,根據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是將全院所有科別混和計算,不論在醫學中心的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的1:15,都無法達到國際1:7.7的標準。甚至有些白天班急診病房護病比1:12、夜班甚至高達1:20。溫玉霞質疑,衛福部無論是前部長陳時中所做的承諾,還是現任薛瑞元說還要開會研議,是要如何能終結台灣血汗護理的惡名?請蔡政府、陳建仁內閣,不再拖、拖、拖!

【社論】國民黨勸退郭台銘徵召侯友宜 展現了台灣政治生態的多元與複雜

(圖/翻攝自侯友宜臉書) 國民黨在17日公佈2024大選徵召人選,新北市長侯友宜出線。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接受採訪時表示,侯友宜在去年縣市長選舉大贏對手、綠營林佳龍之後,應該當時就要徵召,結果繞了半天最後還是侯友宜,更以全台票倉分佈來分析國民黨危機。趙少康直言,若是現在繞了一圈還是徵召侯友宜,不如在一開始就宣佈徵召他,這樣一股作氣士氣才會衝到最高。但這樣繞來繞去的行為,真的不懂到底在算什麼,「最厲害的精算師最後算到什麼?」趙少康也認為,現在不清楚要如何擺平郭台銘「你把他搞進來,繞了一圈,讓他以為很有機會很有希望,到最後還是沒有(徵召他)」坦言單純的事現在搞得很複雜。不過,總歸來說,趙少康認為公佈人選後,國民黨還是要團結,但團結並非口頭喊話,更呼籲國民黨最大目標還是要下架民進黨。他也分析若藍軍加上中間選民支持,侯友宜勝選機率就高,也分析全台票倉分佈「若南部小輸、北部大贏、中部打平國民黨就會贏」,但南部大輸,就算北部小贏也不會勝選。國民黨已經公佈了侯友宜作為他們2024大選徵召人選。侯友宜作為新北市長,他在去年的縣市長選舉中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使得他成為備受關注的候選人。趙少康認為國民黨應該在去年就徵召侯友宜,以壯大黨內士氣,並提到了對郭台銘的態度。此外,他還強調了國民黨的團結,並呼籲將重點放在推翻民進黨上。這些資訊顯示國民黨已經選擇了侯友宜作為他們在2024大選中的候選人,並強調了團結和獲得選民支援的重要性。這將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競選過程,最終的勝負將取決於選民的投票決定和各種因素的影響。郭台銘表態有意爭取2024年國民黨候選人提名,但遭到國民黨內部的反彈。侯友宜則表示,只要大家為國家和民眾努力工作,共同面對挑戰,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好。從這些資訊中可以看出,郭台銘有意參選國民黨的候選人,並引起了黨內的爭議。這可能意味著在國民黨內部出現了對於候選人的選擇和黨內領導權的爭議。侯友宜則強調了團結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通過團結和共同努力,才能面對各種挑戰。郭台銘的表態可能引起了黨內討論和辯論,這也反映了國民黨內部對於未來候選人的選擇和黨的發展方向的關注和思考。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和觀點,以及選擇出最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將成為國民黨內部面臨的挑戰。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觀點和動態可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和變化。持續關注相關的新聞報導和政治動態以獲取最新的資訊和進展。政治中的聯盟和合作通常是複雜而多變的,涉及到許多因素,包括政治立場、政策目標、個人利益和黨派動態等。因此,目前無法確定郭台銘和柯文哲是否會在未來的選舉中展開合作。最終,任何合作的決定都取決於相關人士之間的協商和決策,以及他們對政治和國家發展的看法和目標。要瞭解郭台銘和柯文哲是否會合作,需要關注相關的政治動態和他們之間的表態和互動。請記得,政治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最新的消息和聲明對於瞭解他們的合作意願會更具有權威性。郭台銘在2020年和2024年的大選都未獲得國民黨的提名,這引發了一些輿論和評論。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觀點:政治派系和內部爭鬥:有人認為,國民黨拒絕提名郭台銘可能是因為黨內存在派系之爭和內部政治力量的博弈。一些人認為,國民黨內部保守派力量的影響力較大,對於郭台銘這樣具有獨立思考和開放觀念的候選人持保守態度。政治立場和觀點:郭台銘在過去表達了一些與國民黨傳統觀點不同的政策主張,例如強調社會公平和關注勞工權益。這使得一些人認為國民黨認為他的政治立場與黨的主流觀點不太一致,因此拒絕提名他作為候選人。選民支持和民意調查:一些輿論指出,在2020年選舉中,郭台銘在獨立參選時的支持度相對較低。這可能導致國民黨對他作為候選人的選民吸引力產生疑慮,並決定選擇其他候選人來提高勝選機會。台灣的政治學者游盈隆教授評論國民黨時,他指出國民黨可能在某些方面採取了不利於自身形象和選民吸引力的立場。這種批評可能涉及國民黨在政策、形象塑造、黨內民主等方面的表現。游盈隆可能認為國民黨在某些重要政策議題上沒有提供清晰和具體的方案,或者其政策主張與選民的需求和期待不一致。批評可能涉及國民黨在黨內民主和內部合作方面的表現,包括領導人選舉的過程和結果是否公正、是否能有效團結黨內不同派系等。可能認為國民黨在塑造形象和有效溝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在對選民的吸引力、與年輕一代的互動等方面。國民黨可能根據自身的選舉策略和競爭對手的實力來決定候選人的選擇。他們可能認為其他候選人在吸引選民和麵對競爭方面更有優勢,因此決定不提名郭台銘。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評論代表了一些輿論觀點,並不一定涵蓋所有的聲音。政治決策和選舉策略往往是複雜的,涉及多種因素和權衡考量。關於國民黨拒絕提名郭台銘的具體原因,還可能有其他的解釋和觀點存在。國民黨在2020和2024年的大選中,都沒有提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為候選人,而是分別選擇了韓國瑜和侯友宜。這兩次的決定都引發了社會各界的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郭台銘具有國際、經濟、科技方面的經驗和思考,能夠帶領台灣走向和平、繁榮、清廉,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他們對國民黨的徵召方式感到不滿,認為是一種不公平、不民主、不理性的做法。他們也對郭台銘表示支持和敬佩,希望他能夠繼續為台灣人民服務。另一些人則認為,郭台銘雖然有商業成就,但是缺乏政治經驗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他的政見也不清楚、不具體、不可行。他們認為國民黨的徵召是基於民意和實力的考量,是一種負責任和明智的選擇。他們也對侯友宜表示信心和期待,認為他能夠挑戰執政黨,贏得下一屆的大選。郭台銘是鴻海集團的創辦人,也是台灣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他曾兩度參與國民黨的提名,但都未能獲得黨內支持。他的政治理念和主張引發了不少爭議和討論,也反映了國民黨內部的分歧和困境。在2020年的大選,郭台銘先是參加國民黨的初選,但敗給了高雄市長韓國瑜。他隨後宣佈退出國民黨,並表示將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然而,在報名截止前一天,他突然宣佈放棄參選,理由是不想讓台灣陷入藍綠對立的困境,也不想讓自己的支持者失望。他的退選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和無奈,也讓無黨籍候選人的版圖大幅縮減。在2024年的大選,郭台銘再度表態想要代表國民黨出戰,並提出了「和平、繁榮、清廉」的政見,以及「金門和平宣言」的主張。他希望能夠利用自己在國際、經濟、科技方面的經驗和思考,為台灣人民創造更好更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在國民黨內仍未能取得足夠的支持和認同。最終,國民黨決定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為2024年的候選人,郭台銘只能再次認輸並恭喜侯友宜。他表示將信守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友宜勝選。郭台銘在2020跟2024年的大選都被國民黨拒於門外,坊間有各種不同的評論。有人認為郭台銘是一位有遠見和創新的領導者,能夠帶領台灣走向更開放和進步的未來,也能夠與中國大陸和平共處,促進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有人認為郭台銘是一位缺乏政治智慧和敏感度的商人,不能夠理解台灣社會的多元需求和價值觀,也不能夠捍衛台灣的主權和尊嚴,只會迎合中國大陸的利益和壓力。還有人認為郭台銘是一位不負責任和不堅定的參選者,不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場,也不能夠贏得民眾和政黨的信任和支持,只會在關鍵時刻退縮或變卦。不管如何,郭台銘在2020跟2024年的大選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響,也展現了台灣政治生態的多元與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