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7 月

【社論】封殺中國將導致美國業界巨大經濟損失 各國理應以長遠視野思考科技發展問題

近期,美國商務部傳出一項重大決定,將於最快七月起禁止AI晶片廠向中國及其他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出貨,除非獲得事先的執照。這項措施被視為拜登政府對於科技出口管制的強化,旨在保護國家安全免於受到不當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危害。然而,禁止出口AI晶片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許多美國科技企業依賴其巨大潛力實現業務增長。限制出口將使這些企業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黃仁勳的說法,美國科技業的產能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這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其次,限制向中國出租雲端服務的打算也引起了關注。中國的AI企業通常利用雲端服務來繞過華盛頓的出口管制。這樣的限制可能導致中國企業的技術發展受阻,進一步加劇中美科技競爭的緊張局勢。然而,這種做法同時也確保了美國的核心技術不會落入對手手中,從而維護了國家安全的利益。在制定這些政策時,政府需要謹慎平衡國家安全和科技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保護國家免於受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濫用是至關重要的,但同時也不能過度限制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際合作。因此,政府應該在制定出口管制政策時,尋求一個合理的平衡點。首先,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和審查程式,確保出口的AI晶片不會被用於任何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目的同時,政府應該積極促進國內科技產業的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減少對中國等國市場的依賴。這包括增加科研投資、培育人才、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獎勵措施,以鼓勵科技企業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此外,政府也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和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共同利益。人工智慧和科技領域的發展是全球性的挑戰,單方面的限制和封閉不符合當今的趨勢。各國應該加強合作,分享資源和知識,共同應對科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同時,企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加強自身的內部監管和風險評估,確保技術和產品不被誤用或濫用。企業可以加強與政府和學術界的合作,建立起科技倫理的指導準則和標準,以確保技術的道德使用。在追求國家安全和科技發展的平衡時,也要考慮到全球化和開放合作的趨勢。單方面的限制和封閉可能導致科技創新的減緩和國際競爭力的下降。因此,政府和企業應該共同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確保國家安全,又能促進科技產業的發展。最後,我們必須認識到,科技的發展不應該僅僅以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唯一目標。我們應該關注人工智慧和科技在倫理、隱私和社會等方面帶來的問題,並積極推動相應的法規和監管措施,以確保科技的發展符合人類價值觀和社會的需求。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保護國家安全和科技產業發展的平衡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政府、企業和學術界需要共同努力,以確保這一平衡能夠維持和發展。政府應該制定明確的政策框架,針對人工智慧和科技領域的出口管制進行規範和指導。這些政策應該是基於全面的風險評估和技術評估,並兼顧國家安全和科技產業發展的需求。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制定共同的標準和規範,以確保科技的使用是透明、負責任且符合國際法律和倫理準則。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階段應該將安全和倫理考慮納入核心。他們應該實施嚴格的內部控制措施,監管技術的使用和流通,確保其不會被濫用或落入不當的手中。此外,企業也應該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科技倫理和風險識別的意識,以防止任何可能的不當行為。同時,學術界也應該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科技的道德和社會影響的討論。學者們應該積極參與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專業意見和建議,以確保科技的發展符合社會價值觀和倫理原則。此外,學術界應該加強對人工智慧和科技領域的研究,尋求解決技術所帶來的倫理和社會挑戰的方法和策略。最後,公眾參與也是至關重要的。政府、企業和學術界應該積極促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理解和參與,建立一個開放和透明的對話平臺。這樣可以確保科技政策的制定是基於廣泛的共識和公眾利益,同時也能夠解答公眾對於科技帶來的問題和疑慮。在保護國家安全和科技產業發展的平衡上,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這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趨勢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然而,透過政府、企業、學術界和公眾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找到一條道路,既能保護國家安全,又能促進科技產業的發展。在進一步制定政策和措施時,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首先,科技的發展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和保護個人隱私和資料安全。政府和企業在收集和使用數據時應該遵守嚴格的法律和倫理規範,確保個人資訊不被濫用或非法使用。其次,國際合作和溝通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各國應該加強合作,分享資源和知識,共同應對科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國際間的合作可以促進共識的形成,制定共同的標準和規範,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和衝突。同時,政府和企業應該加強對科技的監管和風險評估。政府機構應該加大對科技領域的監管力度,確保科技的使用符合法律和倫理準則。企業應該實施嚴格的內部控制措施,確保技術的使用和流通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此外,教育和培訓也是關鍵所在。政府、企業和學術界應該加強對公眾和從業人員的教育,提高他們對科技倫理和風險的認識。這樣可以培養一批更加負責任和富有道德感的科技人才,從而減少科技的濫用和不當使用。英國金融時報5月24日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受訪時表示,美國進一步限制對中貿易前,一定要思考再三,因為中國只有一個、沒有其他備援方案。他並說,美國企業若無法跟中國貿易,恐蒙受巨大損失。「無法向美國採購,將促使中國自行製造。美國務必當心,中國對科技業是非常重要的市場。」黃仁勳還表示,切斷美國科技業通往中國的管道,反倒會讓拜登政府力推的《晶片法》(Chips Act)蒙塵,因為失去中國市場、美國科技業需要的產能勢將減少1/3,這麼一來,美國晶片廠也沒有建造的必要。他說,在台灣以外地區製造晶片理論上可行,但中國市場無可替代。最後,公眾的參與和意見也應該被充分考慮。政府和企業應該建立開放和透明的溝通管道,邀請公眾參與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評估。公眾的聲音和關注是重要的指導力量,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更好地理解社會的需求和期望。在這個持續變化的科技時代,我們需要以長遠的視野來思考和應對問題。單純依靠限制和封閉的措施可能會阻礙科技的發展和國際合作,同時也無法真正保護國家安全。我們應該採取一種平衡的態度,既能確保國家安全,又能夠充分利用科技的優勢和潛力。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時刻關注人類的福祉和整個社會的利益。科技的發展應該為人類帶來福祉,而不是對個人和社會造成損害。我們應該推動科技的發展與社會價值和倫理原則相結合,確保科技的使用符合人類的尊嚴和價值觀。在面對人工智慧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時,我們必須保持警覺和明智。只有通過政府、企業、學術界和公眾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找到一條平衡的道路,既能保護國家安全,又能促進科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長期的努力、跨界的合作和持續的關注,但最終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安全和有益於所有人。

【如視我聞】台灣電價調漲後,再生能源重要性再次被討論

■ 映丞 台灣電價調漲的方案是針對用電大戶,平均漲幅為8.4%。住宅用電每月1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電價調漲的原因是燃料價格居高不下,造成台電營運壓力。電價調漲的時間是高壓用戶從5月16日起適用,一般用戶從6月1日起實施。台灣電價調漲對經濟的影響有正面和負面的兩面。正面的影響是可以減少台電的虧損,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也可以促進用電大戶發展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負面的影響是會增加產業和民生的成本,可能造成物價上漲,影響消費和投資意願。不過,學者指出,電價調漲對通膨的衝擊相對弱,而且台灣電價仍具競爭力。因此,電價調漲對經濟的影響還要視其他因素而定。再生能源對民生的影響有正面和負面的兩面。正面的影響有: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進口成本和碳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社會福祉。提高用電品質,避免全面斷電的風險,增加用戶的選擇權和參與度。另外負面的影響有:需要較高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增加用電負擔。影響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環境,引起漁業和居民的抗爭。需要調整現有的電力系統和市場機制,解決再生能源供需不穩定和不均衡的問題。此外,再生能源的推廣還可以提高用電品質,避免全面斷電的風險,增加用戶的選擇權和參與度。再生能源的分散性和多樣性使得能源供應更加靈活和可靠,減少了對中央化能源系統的過度依賴。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再生能源,享受清潔能源帶來的好處,並積極參與能源管理和節約措施。然而,再生能源也面臨一些負面影響。建設和維護再生能源設施通常需要較高的成本,這可能增加用戶的用電負擔。此外,一些再生能源專案可能對海洋和陸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引起與當地居民和漁民的爭議。再生能源的供應不穩定性和波動性也需要解決,以確保能源供需平衡和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綜上所述,再生能源對民生的影響是複雜而多樣的。儘管它具有許多積極的方面,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其中的挑戰和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再生能源的優勢,並最小化其負面影響。

【就事論世】中國與紐西蘭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 理應 中國和紐西蘭在最近的高層會談中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共同發表聯合聲明。聲明中指出,雙方將加強高層交往、深化合作、增進理解,並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此外,中國和紐西蘭還簽署了多項合作文件,涵蓋農業、海關、科技、教育等領域。中紐西蘭總理希金斯27日下午,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展開會談,強調將進一步推動雙方合作。28日,中國與紐西蘭還共同發表聯合聲明。中國和紐西蘭於近期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在聯合聲明中確認了雙方在多個領域的合作意向。根據聲明內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紐西蘭總理克里斯·希金斯進行了會晤,並就中新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聯合聲明重申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紐西蘭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紐西蘭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的重要性。雙方同意在兩國建交50周年的基礎上加強高層交往,深化合作,增進理解,並共同管理分歧。紐西蘭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並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聯合聲明中還提到,中國和紐西蘭將在外交、經貿、國防等領域加強對話,並加強食品安全、農業、海關貿易便利化、科技創新和執法等領域的合作。此外,雙方還歡迎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的生效實施,並同意在2023年內啟動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談判。兩國也將加強雙邊貿易,拓展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並推動建立新能源汽車對話機制。此外,中國和紐西蘭同意就「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保持溝通。在人員往來方面,雙方歡迎邊境重新開放,恢復人員往來,並同意加強兩國在文化、體育、教育、航空、旅遊、地方和學術交流方面的合作。另外,中國和紐西蘭在聯合聲明中強調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制,並致力於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在爭端解決機制、漁業補貼、農業等領域取得具體成果,同時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必要改革以提升其職能。此外,中國和紐西蘭重申對實現《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的堅定承諾,包括落實《奧特奧羅亞行動計劃》。兩國將在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加強合作,特別是在可持續和包容貿易等領域。最後,中國和紐西蘭在聯合聲明中強調他們的共同承諾應對氣候變化,並歡迎雙方在該領域開展的富有成效的交流,包括定期舉行的部長級對話。他們還指出確保「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成功落實的重要性。總結而言,中國和紐西蘭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涵蓋農業、海關、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雙方將加強高層交往,深化合作,推動貿易和人文交流,並共同推動全球和地區事務的對話和合作。這份聯合聲明凸顯了中國和紐西蘭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環境等領域的共同利益和承諾。中國和紐西蘭的聯合聲明突顯了雙方對於維護多邊主義、國際法和聯合國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性。他們共同堅持以對話和協商解決國際爭端,並強調在全球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這份聯合聲明也強調了兩國在區域和國際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性。中國和紐西蘭承諾加強亞太經合組織和相關合作機制中的合作,並支持包容性和可持續的貿易發展。他們還討論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貿易安排的相關問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和紐西蘭強調採取具體行動的重要性。他們承諾加強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兩國將通過部長級對話等機制定期交流,確保《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有效實施。總體而言,中國和紐西蘭在這份聯合聲明中再次確定了彼此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展示了在各個領域合作的具體舉措。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的互利共贏,並為地區和全球的和平、穩定和繁榮作出貢獻。

藍白捷運議題互槓 侯辦:柯市府8年沒蓋半條捷運

〔本報綜合報導〕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與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因捷運問題槓上,針對柯文哲指稱「在台北市長任內北市捷運局幫新北蓋捷運」,新北市政府捷運局認為「柯前市長離事實太遙遠」,不要為選舉亂吃新北豆腐。雙北捷運建設議題藍白互槓,侯友宜日前指出,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沒蓋半條捷運,強調都是新北市在蓋;柯文哲1日則回應,台北市還幫新北市蓋捷運。侯辦2日反批,柯完全不敢提北市捷運零進度,反而割稻尾,以政治口水企圖淹沒執政不力的事實,也讓外界發現,原來柯口口聲聲高喊的「白色力量」,就是建設交白卷,蒼白又沒力。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發布新聞稿指出,柯文哲指稱在台北市長任內「捷運板南線最後一段到頂埔都是他蓋的」,但柯文哲沒說的是,板南線頂埔延伸段為98年台北縣政府(新北市前身)時期,由縣長周錫瑋與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合作開工,並於104年7月間啟用。此外,新北環狀線也是台北縣與台北市洽談代辦工作,並於95年簽訂協議書後由台北市代辦,於100至102年間陸續開工,並於109年1月31日通車。新北捷運局說,這兩條路線完全在新北市境內,相關預算、都市計畫、交通維持及用地取得等,都由新北市政府主管,台北市政府的職責是依據行政契約及約定,代辦此兩路線。新聞稿指出,柯文哲於市長任內推動的台北市境內捷運,僅1.4公里長的捷運信義線東延工程施工中,至今仍未完工;因此,事實上,的確其任內沒有1條捷運完工通車。新北捷運局強調,捷運代辦工程的推動,讓新北市民受益,但都不是在柯文哲任內做的決策,真的要感謝的是最辛苦的台北市政府基層人員。請柯文哲要說就說清楚,不要避重就輕,「離事實這麼遙遠,不要為選舉亂吃新北豆腐」。

侯友宜拋「重啟核一」 台電:新北卡核廢乾貯令人費解

〔本報綜合報導〕國民黨2024參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2日稱,當選後核二、核三廠不能除役,核一經專家評估後,能啟動就再啟動。台電對此表示,侯友宜6月受訪仍要求水土保持計畫需重擬重送,一邊卡乾貯、一邊又提重啟核一,說法自我矛盾令人費解。國民黨2日舉行「鳳鳴朝陽、萬眾一心」參選人造勢大會,侯友宜致詞時強調,身為參選人,有責任扛起兩岸的穩定,會繼續國民黨原有的政策跟方向。侯也說,在他請益過馬英九之後,上任後會把能源配比重新調整,核二、核三都要延役,甚至核一經過專家評估後,也都要延役,「若可以啟動就要再啟動!」台電晚間發布新聞稿回應,核一機組使用過的核廢料仍在爐心無法取出,但乾貯設施完成10年,13次送件都被新北市卡關,甚至司法判決敗訴了,侯友宜6月受訪仍要求水保重擬重送,卡乾貯又要重啟核一,自我矛盾令人費解。台電指出,核一2019年進入除役階段,陸續拆除電廠主變壓器至開關場的連絡鐵塔、輸電線路與氣渦輪發電機組等運轉關鍵設備,實質上不具備發電條件,侯友宜恐怕沒清楚了解實際情況;與其講政治語言,不如早日依照法院判決「要求新北市府應准予核定的行政處分」,呼籲新北市政府依照司法判決行事。民進黨2024參選人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世凱批評,侯友宜從過去核二、核三到核四的討論,都還沒討論出結果,現在又跳到重啟核一廠,不斷強調要用核能,卻始終提不出任何完整的能源政策。新北市政府擋了10年的乾式貯存設施,始終不肯核定,不要乾式貯存設施、無法解決核廢問題,卻又不斷談重啟核能,難不成侯是在打臉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