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9 月

聚焦「情」「緣」「親」 兩岸青年共話張聖君信俗文化交流

〔本報特約記者 葉秋雲報導〕「兩岸同根同源,閩台之間擁有『五緣』的緊密相連,民間信仰更是深深地刻在兩岸民眾的心上。」13日下午,2023閩台張聖君文化文創交流研討會在福州市永泰縣舉行,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如是說道。當天,兩岸青年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聚焦中華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探討張聖君信俗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台灣知名學者邱毅身在台灣,心系此次活動。他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這個活動體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深厚情感,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培養更多愛國、愛台、愛鄉的年輕人,一起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台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新黨副秘書長蘇恒在視頻致辭中指出,兩岸人民同根同源,應當互信互惠互補互助,心聲相互交融,目標互相協和。借由此次研討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務實的態度,積極推動兩岸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記者瞭解到,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是閩台三大信仰神之一張聖君的故里。張聖君信俗文化在當地流傳上千年,他扶危濟困、懸壺濟世、保境安民,被昇華為兩岸農業神、商業神、醫藥神,成為連接兩岸同胞乃至海內外僑胞的精神紐帶。當下,張聖君信俗文化正成為海峽兩岸文創團隊共同關注的文化焦點,張聖君IP形象及相關周邊產品現場發佈。「民俗信仰是兩岸之間最自然、最堅實的感情紐帶,也是文化紐帶。」馬彥彬表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民俗信仰是需要傳承的,而最好的傳承就是與時俱進的創新。在文創領域,兩岸年輕人發揮他們的奇思妙想,將年輕的活力注入到傳統民俗信仰中,十分有意義。台灣青年周暐閎是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戲劇影視學在讀博士生,也是福建周公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談及張聖君信俗文化的推廣與傳播,他認為,透過戲劇表演的方式,結合當下正熱的鄉村振興,兩岸青年可以探索將張聖君信俗文化打造成熱門IP,吸引更多人來永泰感受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會上,圍繞著「海峽情.聖君緣.一家親」主題,同期舉行對台招商落地項目簽約儀式、樟台青年聖君文化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張聖君個性化郵票發佈等活動。14日,部分與會兩岸青年及專家學者將前往永泰嵩口古鎮,開啟尋根之旅。永泰縣委台港澳辦主任鄭春表示,希望張聖君信俗文化成為促進兩岸民心相通的新載體。鄭春指出,永泰將繼續以張聖君信俗文化為橋樑,為兩岸同胞搭建交流經驗、暢敘友情的平台,並通過一系列惠台政策,鼓勵更多台灣同胞和文旅界人士參與到聖君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中來。

兩岸書畫家以「筆墨」為媒共話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孫婷婷)報導〕「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是畫家內心情感的一種釋放,承載著對家國的美好祝願。」13日,台灣畫家詹麗芳攜一幅《月圓春色》山水畫參加在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舉辦的「十載翰墨書寫情緣文化同根一脈相承」兩岸文化交流系列活動。詹麗芳告訴記者,她這些年走遍祖國萬里河山,用一支毛筆、一張宣紙,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融進畫裡,繪出心中的鄉愁故事,搭建兩岸溝通的橋樑。如何推動兩岸書畫融合發展,也成為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台灣中華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長陳合成的心頭大事。「書畫是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樑,兩岸書畫家的交流不應局限於畫展活動,還要探索更多深入交流的形式。」陳合成稱,他很欣慰很多年輕的台灣畫家願意來大陸,在書畫教學、風格創作等方面深入交流,促進共同進步。作為海峽兩岸(聊城)青年夢想家驛站運營人,許晉銘此次帶20余名台灣青年參加活動。「我們會定期舉辦研習營、交流會等活動,組織台灣青年學子,來大陸學習交流,感受中華文化的精髓。」許晉銘認為,通過親身體驗刺繡、染墨、射箭、穿漢服等,他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中華文化,證明我們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歷史、共同的願景。」山東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清玉在致辭中表示,這些「共同」構建了兩岸中國人的文化習俗和文化精神,凝聚了兩岸中國人的親近情誼和心靈歸屬。王清玉稱,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敘親情、話鄉情的最好載體。文化交流引發心心相印的感情共鳴,促使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林政則表示,高唐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高唐李奇茂美術館是中國國家級「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10餘年來連續舉辦兩岸書畫文化交流活動,為兩岸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兩岸同胞是中華文化的傳人,都有責任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岸書畫家還共同聯合繪製了「中華民族一家親文脈相承書盛世——海峽兩岸名家共繪中國夢」長卷。在當天的活動上,兩岸創作者將該長卷捐贈給高唐縣李奇茂美術館。

墨情傳愛-梁美月創作巡迴個展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一樓慈暉藝廊隆重登場

彩墨名家梁美月老師將以充滿深意和詩意的藝術形式,以簡潔純粹的筆觸,表現出深邃的情感和豐富的內涵,以簡略的線條和濃淡的墨色,來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和韻味。墨情傳愛-梁美月創作巡迴個展開幕典禮於9/14在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一樓慈暉藝廊隆重登場。開幕典禮中還安排一場別開生面的彩墨人生,梁美月在現場畫龍點睛,舖陳其彩墨創作的精髓,就是要最吸睛,成為最亮眼的焦點。讓觀眾有機會親自感受到國畫的魅力,不僅是觀禮觀展,還能成為一次難得的藝術學習機會。 梁美月師承田金生、黃勝良、賴明郎等名師,今展出三十餘件大作,呈現多年以來努力學習的成果。梁美月表示感謝王錦成理事長以及諸多貴人前輩相挺,透過巡迴個展的方式,讓自己的努力被看見。感謝院方提供藝廊以及充分的協助,讓開幕式得以圓滿成功。歷經數年的學習與創作,融會貫通傳統與現代的精髓,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與崇高的聲譽。透過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視角,呈現給觀眾令人驚嘆的藝術創作如水墨、山水、花鳥等,亦加入了現代元素的創新,此次個展探索了彩墨的多樣性和變化,作品中既有深沉內斂的傳統作品,也有充滿現代感的創新作品,讓觀眾能夠從中感受到彩墨藝術的無窮魅力和靈動之美,使畫作更具靈動性和生命力。 梁老師以獨特的觸角伸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此創作出無數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此次個展精選展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觀眾可以欣賞所創造的精細而有力的筆觸,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藝術魅力。觀眾可以透過各種形式的彩墨作品,感受到筆墨間的寧靜與力量,以及對於中華文化及傳統的深刻傳遞。墨情傳愛-梁美月創作巡迴個展開幕典禮 9/14(四)下午2點於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一樓慈暉藝廊登場,展期為9/2-10/30邀請你來一場秋的視覺饗宴,讓藝術視覺效果來觸動你的心靈。

【就事論世】中芯與華為合作挑戰美國科技封鎖 5G技術或迎來重大突破

■ 映丞 隨著美中科技戰的持續升溫,近期華為公司推出的「Mate 60 Pro」智慧手機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款手機據稱具備卓越的5G連接速度,然而外界都在詢問一個關鍵問題:這部手機的晶片究竟來自何處?華為受到美國商務部自2019年以來的限制,無法再使用最新的晶片技術,因此只能使用庫存晶片。這使得外界更加好奇,Mate 60 Pro的晶片是如何來的。對於這個問題,業界有兩種主要的推測,一是這些晶片可能由中芯國際代工,使用了艾司摩爾的製造機器。不過,由於使用的是深紫外光DUV的曝光機,而不是極紫外光EUV(美國對EUV有限制),因此它可以被進口到中國大陸。另一種說法則是這些晶片可能由華為自家工廠生產,因為華為早前已經收購了多家工廠,並可能透過其他公司名義繞過了美國封鎖,取得了美國晶片技術。在TechInsights公司對Mate 60 Pro進行拆解後,證實手機的麒麟9000S處理器(Kirin 9000s)是由中芯國際使用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的。這一發現顯示中國在5G晶片技術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並突破了美國科技封鎖的限制。然而,儘管引起了市場的熱議,實際的產量和成本是否合理仍然不得而知。華為和中芯國際都對外界的提問保持沉默。華為的Mate 60 Pro一經發布,立即受到官媒、中國民眾和網紅的關注,各種報導、影片分享、拆解和實測紛紛出現。這款手機的性能被證實超越了頂級的5G手機,這種時機選擇,似乎是對美國的一記巨大耳光。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似乎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訪華之際發生,進一步激化了美中科技競爭。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認為,這種行動只會引發美國更強烈的反制措施。未來,美國可能會要求限制艾司摩爾甚至深紫外光DUV設備的供應,甚至要求盟友如日本限制向中國提供光刻膠等關鍵材料。總之,中芯國際和華為的合作似乎已經挑戰了美國科技封鎖的限制,並在5G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事件對於全球科技競爭和國際關係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其進展和後續發展。中國成功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為何能成功突破的原因:一是投資和政策支持: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支持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政策支持,包括補貼、減稅優惠和研發資金。這些政策措施使中國的半導體公司能夠積極投資於研發和設備購置,以提高其技術水平和產能。二是國內半導體公司的崛起: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如中芯國際和展訊通信,已經在短短幾年內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它們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先進的製程技術和設計能力,逐漸縮短了與國際領先半導體公司的技術差距。三是技術轉移和合作:中國半導體公司積極尋求技術轉移和國際合作。有時他們通過收購國際半導體公司的技術和專利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與國際供應商合作,獲取所需的製程技術和設備。四是本土供應鏈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包括製造、設計、材料和設備等各個方面。這種本土供應鏈的建立有助於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提高了生產自給自足性。五是大規模市場需求: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這吸引了國際半導體公司和國內企業的投資。這種市場需求有助於推動技術發展和產業增長。儘管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戰,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際競爭激烈、專利爭議和國際貿易緊張局勢。美國科技封鎖失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未能阻止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進展,但仍然需要繼續觀察未來的發展,以更全面地理解這一問題。

【話山論見】維護倫理行為標準 是一個公職人員的基本素養

■ 理應 導言:公職擔任者的倫理行為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切的焦點。最近關於新竹市政府高級官員的住所和車輛的爭議,引發了對於公職倫理的討論。在這裡,我們將探討這些議題,並強調為什麼這些討論對市政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公職倫理的核心:貪污治罪條例在台灣,貪污治罪條例旨在確保公務員不濫用其職權和資源來獲取不當利益。其中一條條文是關於「財產來源不明罪」,其要點是,如果一名公務員的生活方式和他們的薪水所得「顯不相當」,檢察官可以要求他們提供合理的財產來源說明。如果說明不合理,則可能被視為涉及貪污。以住房為例,如果一位公務員居住在高價值的房產,其薪水是否足以支付這樣的住所?同樣地,如果這套房產不是自購的,是否存在租賃補貼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在侵犯個人隱私,而是要求公職擔任者提供合理的說明,以確保他們沒有濫用職權來獲取財產。公職者的道德責任公職者擔任重要職位,他們有負責任確保市政的公正、透明和有效運作。這包括不僅僅是履行職務,還要維護倫理行為標準。他們不僅僅代表自己,也代表市民,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都應該符合公職倫理的要求。住房、車輛,與市政的關聯為什麼住房和車輛成為公職者倫理討論的焦點?這是因為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市政的健康和透明度。市長和其他高官擁有關鍵的決策權,包括土地重劃、都更、建照核發等等,因此,他們的住所可能受到公眾關注,以確保沒有濫用職權。同樣,車輛問題也是關聯到資源使用的問題,是否有不當的使用公款或其他資源的情況。公職倫理的教育重要性最後,我們應該強調公職倫理的教育和宣導。在台灣,有貪污治罪條例等法律框架,但更重要的是確保公職者了解這些法律並遵守它們。個人隱私應受尊重,但在公共利益和市政的透明度之間,需要建立一個平衡。結論:住房和車輛問題不僅僅是關於個人的私事,它們關聯到公職倫理、市政透明度和公共利益。公職者應該遵守法律,提供合理的解釋,以確保市政的健康運作。同時,公職倫理的教育也應該受到重視,以確保公職者了解他們的責任和道德標準,以更好地服務市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市政的公正和透明,讓市民信任他們的選舉官員。